今年暑假,仲恺高新区这样帮产业工人“带娃”

作者 于蕾 2025-09-05 06:31

开展暑期夏令营,组织青少年志愿服务,举办非遗课堂……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我在仲恺过暑假”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在惠州仲恺高新区遍地开花,有效缓解了产业工人假期“带娃难”。

据悉,为切实解决产业工人家庭“孩子去哪儿”的民生痛点,仲恺高新区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资源整合、精准服务”思路,由区宣传统战办公室牵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暑期关爱活动,让产业工人及其子女感受到“家在仲恺”的温暖。

多方联动织就暑期服务网络

走进无人机实验室,亲手操控设备感受科技魅力;探访科技企业,近距离观察产品研发与生产流程,在心中埋下“科技报国”的种子;拿起画笔、工具,参与非遗漆扇绘制……这一幕幕,是“我在仲恺过暑假”主题活动的生动缩影。

今年暑假,仲恺高新区坚持多方协同、资源整合,努力织就覆盖全域的暑期服务网络。

除了仲恺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策划开展的三场“我在仲恺过暑假”主题活动,该区党群服务中心还聚焦辖区少年儿童暑期“看护难”“成长需求多元”等情况,主动链接高校力量,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主题夏令营、暑期托管服务、暑期特色实践等活动,课程涉及“关爱幼苗”“平安守护”“文化润心”“志愿有我”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青年突击队、高校实践团队也主动融入到仲恺高新区的暑期服务工作中来。各支青年队伍围绕非遗艺术传承、工人子女教育等主题,走进各园区、镇街开展“三下乡”活动,让产业工人子女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

镇街暑期活动亮点纷呈

今年,仲恺高新区暑期服务,不只是“托管”,更致力于“育人”。

尤其是,各园区、镇街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贴近需求的暑期活动,让不同兴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

潼湖生态智慧区聚焦爱国、安全、科技三大主题,开展了“潼心研学”系列活动。上百名企业职工子女观看爱国电影,在光影中学习了解革命历史;参加消防安全演练,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陈江街道将非遗课堂搬进夏夜,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活”起来。在东江村何岗小组的文化室,30多个孩子认真学习白眉拳;幸福村红山下小组的训练室里,学生们举着色彩鲜亮的麒麟头,踩着鼓点腾挪跳跃。

惠环街道未来社区依托“E创·邻里惠”4000平方米的服务阵地,打造“教育+托管+实践”一体化的“未来之星”暑期成长营。在这里,孩子们在创意手工中锻炼专注与想象,在笔墨纸砚间感受传统文化,在科学实验里点燃探索热情。

而在潼侨镇,阳光志愿服务队积极引导青少年投入志愿服务。暑假期间,在赣深高铁仲恺站,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志愿者接力上岗,为旅客指引路线、协助购票、搬运行李,用微笑与热情为旅客送上暖心关怀。

未来,仲恺高新区将继续深化“党建+服务+育人”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工人关爱服务常态化、品牌化、长效化,让更多“新仲恺人”在当地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幸福成长。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通讯员 张艳艳 惠仲宣

图片:通讯员 张艳艳 惠仲宣

编辑 糜朝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