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中山生命科学园里热闹了起来。
继8月21日国内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研发企业——上海欣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动工后,在近日举行的中山翠亨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引资交流大会暨集中签约仪式上,这个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再签约引进7个项目,涉及创新药、医疗器械、类器官、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
近期,中山各镇街大招商也纷纷传来好消息,一批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其中,翠亨新区签约17个项目,全部落在中山生命科学园、翠城系列产业园、精密制造示范区等新兴产业主题园区,“新意”十足。从人工心脏瓣膜到创新药研发,从精密智造到低空经济,翠亨新区正“重仓”产业新赛道,播下新产业的种子。
新芽萌发
培育下一个“康方”
签约仪式后,项目方马不停蹄加速落地。
签约进驻中山生命科学园的“离子通道药物研发平台项目”进度最快,即将开展项目场地装修工作。项目投资方深圳晶蛋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抑郁症、疼痛和慢性肾病等重大疾病的离子通道创新药物研发企业,研发能力处于相关领域领先水平,计划在中山生命科学园建立研发实验中心。
生物医药产业是翠亨新区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而中山生命科学园是重要的产业载体之一。园区内,创新药企“扎堆”,算上新签约的项目,超过20个创新药正在孵化。
中山生命科学园。 受访者供图
中山生命科学园。 受访者供图
在中山生命科学园11号楼,“离子通道药物研发平台项目”的楼上,瑅盛生物医药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瑅盛医药”)研发基地和办公场地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预计9月全面完工。“我们要在马鞍岛成立新总部,实验仪器全都运过来了。”瑅盛医药创始人李懿博士介绍。
瑅盛医药是国内TCR分子药研发的领军力量,创始人李懿博士是全球最早参与TCR药物研发的科学家之一,也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TCR药物Kimmtrak的核心技术发明人。今年3月,李懿博士便从上海搬到了马鞍岛的人才公寓,一起来到的,还有装满7大卡车的实验仪器。
“我对翠亨新区已经熟悉了,我还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时候,就多次到这里实地考察。”李懿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登岛时的感受,除了良好的居住环境,让他记忆深刻的还有当时正在中山生命科学园旁建设的康方湾区科技城。如今,康方湾区科技城已正式投产,是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之一。全球首创的双抗新药依沃西也在此生产。在李懿博士看来,康方是行业中的一个标杆,成为下一个“康方”,是园区每一家创新药企业的共同目标。
在中山生命科学园,新的“康方”正在萌芽。
中山生命科学园二期首栋22号楼,丹诺医药产业化大楼正在建设。丹诺医药的“明星”新药产品——利福特尼唑(TNP-2198)将在这里生产。这款新药被《柳叶刀》评为近30年以来全世界第一个针对幽门螺杆菌开发的新药产品,该药的注册上市申请目前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进入上市审评阶段。
迎战“风口”
建设类器官产业集聚地
作为新签约的17个项目之一,“肝脏治疗性类器官技术平台研发基地”项目也将进驻马鞍岛。该项目所属企业已有3条核心管线在研,核心产品适应症包括治疗肝衰竭和肝硬化等肝脏相关疾病,其中首发管线生物人工肝已进入临床二期,有望完成Ⅱ期临床便可申请附条件上市。
类器官是一种利用成体干细胞、多能干细胞或组织祖细胞,在体外培养形成的三维细胞培养物,可模拟真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特征,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一项令人瞩目的突破,也是当下生物医药产业的“风口”赛道。在这一新兴赛道,翠亨新区已提前作了布局。
翠亨国际科创中心。 受访者供图
翠亨国际科创中心。 受访者供图
在引进“肝脏治疗性类器官技术平台研发基地项目”前,翠亨新区已引入广东智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欣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其中,智序生物计划在类器官再生领域进行创新,打造“类器官工厂”,让医用人体组织器官像机器人零件一样,可以设计、定制和批量化生产。如今,智序生物自主构建的类器官智能制造平台,已经具备生产标准化、可重复及均一化的类器官能力。该平台能够提供高性价比的类器官生产方案。
欣吉特核心业务是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及相关领域,其自主研发的牛心包生物补片已实现量产,介入瓣、瓣中瓣等创新产品研发进展在行业领先。近日,欣吉特中山生产基地项目在中山生命科学园动工,将建设约4000—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GMP生产基地,重点用于心脏瓣膜、心外科补片等高端医疗器械的规模化生产。未来,翠亨新区马鞍岛将涌现一批类器官制造工厂,成为中山类器官产业发展的集聚地。
两端并重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低空经济,是翠亨新区正在切入的另一条新兴产业赛道。
聚焦低空经济赛道,翠亨新区瞄准的是整个湾区的产业资源。在珠江口东岸,深圳拥有250条无人机航线,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是全国首个“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翠亨新区计划借助深圳等湾区资源,在智能制造和应用领域有所突破。
在智造端,位于南朗街道的翠城系列产业园正在建设。其中,翠城3号・低空经济产业园是翠亨新区首个低空经济主题产业园,计划引进产业上下游项目,建设城市低空飞行指挥中心、空管服务系统等配套设施,推动载人航空、无人机物流、低空文旅、政务巡检等低空飞行应用场景落地。
已建成的平台载体翠亨1号也引来了相关项目,“元宝宝无人机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已于近日完成签约。该项目由元宝宝(广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这家专业生产工业级无人机组件与整机的企业,将依托国内低空经济龙头产业的技术专利和制造工艺优势,采取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化制造模式,与国内无人机原材料供应商合作开展现代无人机研发生产。项目计划在翠城1号设立无人机研发实验室、生产制造基地及产品体验中心。
在应用端,翠亨新区正借助中山客运口岸的直升机场,开发低空文旅观光、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目前,中山客运口岸直升机场已完成标准化改造,A2类机场资质有望于近期获批。
越来越多的应用新场景即将落地,翠亨新区低空产业正加速“起飞”。
翠亨新区翠湖新城。 受访者供图
翠亨新区翠湖新城。 受访者供图
【特写】
废品站“变形记”:
建成即招满,新型产业园获深企青睐
中山市南朗街道南朗村石狗山下,新建的工业厂房沿着山脚排开,与周边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3年前,这里是一片杂乱的废品回收站,如今已华丽变身,建起高标准产业园区——翠城1号·翠亨智能制造国际企业谷(以下简称“翠城1号”)。近日,翠亨新区平台载体集中签约,4个项目落户的翠城1号,其中不少项目由深圳企业投资。目前,园区的企业入驻率已超过90%,基本实现“建成即招满”。
翠城1号是中山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下称“工改”)的成果。这里原是南朗村废品收购站,在村里存续超过20年。这家废品收购站虽为村集体带来一定的收入,但产出低、隐患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
2022年,中山全面实施“工改”,翠城1号所在的南朗村废品收购站项目启动改造,到当年4月,项目地块上的低效厂房已全部整理完毕,进入新的开发阶段。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建设新型产业园区,由国企建设运营,引入新产业。2022年4月,改造项目获得南朗村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体“双100%”表决通过。项目实施后,这个片区彻底告别“脏乱差”,村集体收入预计也将实现翻番。
与过去的产业园区不同,翠城1号采用的是“定制化”模式,即可按照企业需求,进行“量身定制”。这种模式获得企业青睐。园区一边建设,一边招商。其“定制化”模式吸引了不少深圳企业的关注。深圳高端电子磁性元器件企业联振电子集团,进驻翠城1号后,通过“定制化”模式,一举购下翠城1号全部的可售定制厂房。
除了翠城1号,翠城3号·低空经济产业园和翠城4号·翠亨智慧云谷两大园区也正在加快建设,两大园区总建筑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将重点引进智能终端、机器人产业以及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两大园区也采取“边建设、边招商”和“定制化”的模式,已储备一批优质项目。
撰文:雷海泉 张燕冰 王晓丽



电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