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首个乡土植物园:南药基因库,绿富同兴路

作者 邱淑平;黄剑琴 2025-09-02 18:17

指尖拂过龙脑樟清冽的叶片,凝望金毛狗蕨在模拟生境中舒展枝叶,于百药园中辨识千种道地药材……在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占地3000亩的广东良田南药植物园,作为清远市首个入选单位,跃入广东省首批乡土植物园名录。

在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占地3000亩的广东良田南药植物园,作为清远市首个入选单位,跃入广东省首批乡土植物园名录。曾亮超 摄

在清远市清新区龙颈镇,占地3000亩的广东良田南药植物园,作为清远市首个入选单位,跃入广东省首批乡土植物园名录。曾亮超 摄

这里不仅是守护1215株国家一级、1430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活体南药基因库”,更构建起集保护、科研、教育、产业于一体的“生态王国”,成为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的微观样本,生动诠释着清新区林业以绿为媒、撬动产业、赋能乡村的实践路径。

筑基因宝库:守护岭南本草的“生命密码”

走进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核心区,如同打开一部岭南本草的立体百科全书:园内保育着超过500种南药种质资源,构筑起坚实的生物多样性堡垒。

依托省、市两级工程技术中心,园区自主开发的智慧林业系统融合物联网、AI和遥感技术,为每一株植物建立“电子身份证”,实现生长全周期精准监护。在无菌的培养基配置室,研究人员正细致地为金毛狗蕨更换栽培基质——这种常生长于山地林下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今在智能温室里,正以每100万株为一批次的速度实现人工良种繁育。“每株幼苗的基因信息、生长数据和管护日志都记录在专属电子档案中。”良田公司技术顾问张华通介绍道。

在无菌的培养基配置室,研究人员正细致地为金毛狗蕨更换栽培基质。曾亮超 摄

在无菌的培养基配置室,研究人员正细致地为金毛狗蕨更换栽培基质。曾亮超 摄

保护远非简单移植。植物园科学规划了专类园、苗圃和收集圃:专类园精准复刻原生环境;苗圃配备温室、荫棚及精密设备,专注繁殖濒危、珍稀物种;收集圃则聚焦各高校、研究院所的资源交互和新品种、华南特色品种的物种保育,如贝母、黄花倒水莲、观音座莲、虎舌红、杜鹃兰、金线莲等等,汇集科研力量搭建“诺亚方舟”。

智慧大棚内,水肥一体化系统实时精准调控,数据直传平台;园区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环境监测到病虫害防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构成技术实力的核心体现。

园区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环境监测到病虫害防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构成技术实力的核心体现。曾亮超 摄

园区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环境监测到病虫害防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构成技术实力的核心体现。曾亮超 摄

“这标志着良田在植物迁地保护领域获得权威认可,成为广东构建保护体系的重要支点,”清远市清新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清新区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高森林覆盖率,以及已发现的700多个野生南药品种和6.6万亩野生资源,为植物园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天然宝库和坚实基底。

清新区林业局通过“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投入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南药种质资源保护,目前已建成全省首个集智能监测、无菌繁育、生态修复于一体的南药种质资源库,为南粤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兴林下经济:点“绿”成金的产业引擎

良田南药植物园的繁茂枝叶,不仅守护着生物多样性,更荫庇着清新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天地。

良田南药植物园的繁茂枝叶,不仅守护着生物多样性,更荫庇着清新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天地。曾亮超 摄

良田南药植物园的繁茂枝叶,不仅守护着生物多样性,更荫庇着清新区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天地。曾亮超 摄

作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主体,园区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十余家顶尖机构深度合作。共建的组培快繁中心、种质评价实验室已成为创新引擎,成功转化专利48项,孵化企业标准28项,有力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车间。

清新区林业局负责人强调,南药植物园的产业实践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区林业局将通过林权改革整合周边1.5万亩林地,为产业园提供规模化种植空间。

据介绍,未来,该园区将重点建设岭南道地药材组培快繁技术中心、种质评价和质量检测中心及中药材一二产协同加工车间,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的紫苏GAP种植及精油深加工项目,正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同时,该园区还构建了完整的南药产业链:从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到GMP饮片炮制车间;从成为白云山中一、华润三九等知名药企的可靠种苗基地,到开发“药膳厨房”“健康食品”等大健康终端产品,南药资源在此实现了“从一棵苗到一瓶药”的价值飞跃。

另外,“三产融合”探索为产业增添新维度。规划中的南药主题研学中心,孩子们可研磨药材制作香囊;农事体验区里,游客采摘养生果蔬;漫步园中,龙脑樟的清香浸润身心。这些沉浸式体验,巧妙融合种植、加工与文旅教育康养,延伸链条,提升附加值。

种植端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如扦插繁育、田间管理等。通过“产业共建”“临近就业”“固定分红”等多元模式,有效带动农村家庭联动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稳定增收的重要引擎。

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密衔接乡村振兴,整合周边土地资源,推动中药材种植向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升种植效率、土地利用率和加工运输水平。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教学基地功能,持续提升基地的多样性、便利性和综合性。

一片片南药,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催化着清新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传国药薪火:自然课堂里的文化传承

在良田南药植物园,知识的种子与文化的根脉,在互动体验中悄然生长。

园区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精心打造中药科普园、黄精资源圃、快繁区、引种驯化区等多元化室内外教学空间,生动展现植物特色、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种植试验区、林下种植区、游学营地、拓展区、科技组培区、农事体验区、百药园以及濒危物种保育区等多个特色功能区,共同构建起沉浸式的学习与体验平台。

园区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精心打造中药科普园、黄精资源圃、快繁区、引种驯化区等多元化室内外教学空间,生动展现植物特色、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曾亮超 摄

园区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精心打造中药科普园、黄精资源圃、快繁区、引种驯化区等多元化室内外教学空间,生动展现植物特色、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曾亮超 摄

同时,致力于打造华南知名科普教习园,园区管理规范,设施完善,24小时监控保障安全。“课程紧扣‘传承中医药文化’,以‘弘扬中国精神’为目标,聚焦文化体验与实践能力提升。”张华通介绍。依托丰富南药资源,园区开发了中医药故事会、药材“识闻尝”体验、标本香囊制作、食疗果蔬认知采摘烹制等妙趣横生的活动,教学相长,通过多感官体验让自然教育生动难忘,吸引各年龄段访客。

另外,园区还将通过社交媒体科普、活动直播、社区讲座(植物科普、健康生活)等方式,多维度展现南药魅力。与学校合作开展校外教学实习,在节日举办植物节、中医药文化日等特色活动,定期推出珍稀南药或科研成果主题展览,持续吸引公众关注。

据了解,《广东省林业局自然教育基地评定办法(试行)》明确将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自然教育资源范畴,清新区林业局正积极推动良田南药植物园申报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这座没有围墙的“自然学校”,正让中医药文化的千年智慧,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南方+记者 邱淑平 黄剑琴 曾亮超

通讯员 骆文星 梁晓鹏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