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广宁县立足农业资源禀赋
以“稻+”模式为突破口
探索出一条
产业融合、生态循环的
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通过
“水稻+香水百合”
“稻+虾”“稻+蔬”等模式
实现
“一地多用,一田多收,多产融合”
在宾亨镇永泰村,一片410亩的农田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通过土地流转、整田连片、稻花轮作等创新实践,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成为当地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标杆。
过去,永泰村这片田地长期面临土地碎片化、撂荒率高的难题,导致种植效益低下,于是在2021年,永泰村委会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与村民签订流转合同,共流转了150亩田地,并以每亩年租金800元租赁给肇庆市致信农业专业合作社,用于开发香水百合种植项目。
这一模式既保障了农民土地租金收益,又破解了规模化生产的土地瓶颈。通过统一规划管理,原本零散的“巴掌田”转化为连片集约的产业基地,为后续机械化作业、科技化种植奠定基础。
面对传统小田埂多、灌溉难等问题,合作社投入资金实施农田改造,引入大型机械开展土地平整,将“零散田”改造为集中连片的现代化农田。配套建设灌溉系统、田间道路和排水沟渠,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率。
2021年6月底,宾亨镇香水百合种植项目正式落地投产,并建成了香水百合种植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基地种植面积从当年的150亩扩展至现在的410亩,其中210亩田地创新实施“水稻+香水百合”轮作模式,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翻耕后栽种香水百合,形成 “春夏种稻,秋冬种花” 新模式。
目前,基地正处于水稻种植季,410亩农田稻苗翠绿,一望无际。经过“小田变大田”整合后,农田实现集中连片,为水稻机械化耕作及收割提供有利条件,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据基地负责人介绍,预计早造水稻亩产量有800斤左右,总产量达32.8万斤左右,总产值40多万元。
早造水稻收割后,合作社将启动土地翻耕作业,“以田养田”维持地力,通过机械化深耕与土壤改良,将210亩田地轮作种植香水百合,200亩田地复种水稻,形成“一地双收”的立体农业模式。
据了解,宾亨镇香水百合种植基地所种植的百合品种有罗宾、曼丽莎、木门、普拉芬多等,花色丰富,有粉色、白色、黄色等,花香非常浓郁,以分批种植的方式,实现市场的稳定供应。
目前,基地内建设有900平方包装车间、2200立方冷库和育亩室,有相当成熟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其种植的百合花主要销往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地区。
近年来,宾亨镇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以香水百合产业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品牌化建设。2022年,宾亨香水百合入选为广宁县“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项目,经过三年深耕,已发展为宾亨镇乃至广宁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名片。
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科技赋能与产业帮扶下,洲仔镇突破传统农业瓶颈,创新探索“稻+”种养模式,成功激活撂荒地资源,走出一条产业融合、生态增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洲仔镇以“小田变大田”改革为抓手,全面整合镇域闲置、撂荒土地及分散农田,通过田块合并、机耕道优化等措施,完成400亩稻田连片改造,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化、机械化耕作奠定基础。
针对撂荒地土壤板结、肥力退化问题,工作队研发新型微生物配方肥,靶向修复土壤团粒结构,提升透气性与保水性。经改良,稻田亩产提升12.3%,出米率提高3%至5%,整精米率达71.6%,每亩利润增加230元,实现“良田”与“良技”双驱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洲仔镇立足土壤资源禀赋,联合工作队引进抗性强、产量高的“南晶香占”稻种,向村委会及种植户开展13场专项培训,示范推广“水稻AI精灵”智能管理技术。通过旱地育秧替代传统水育秧,每亩用种量减少200克,每亩成本降低50元左右,同时促进增产10%至20%,实现良种良法协同赋能,助力稻农降本增收。
因地制宜发展“稻+虾”共生产业,洲仔镇金场村依托金场河优质水源与生态优势,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引进杂优稻种,通过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引进小龙虾养殖企业盘活100亩撂荒地建设稻虾共养基地,并通过联农带农,带动村民承包60亩撂荒地发展“稻虾”产业,践行“一年两养,一田双收”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稻虾共养基地为村民带来3.5万元租金收入,为村民创造300人次就业机会,村集体投资3万元入股,年收益达11%。2024年金场村共出售虾稻香米12000斤,销售收入48000元,“稻虾”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76000元。
创新推广“稻+蔬”接茬轮作,洲仔镇仓丰村在水稻收割后种植茄子、包菜、花椰菜、西兰花等特色蔬菜,通过水旱轮作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目前,该模式流转土地260亩,轮作覆盖十余种作物,并通过“百企兴百村”与企业签订蔬菜配送协议,打通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稻蔬轮作种植基地每年为农户稳定增加7.8万元租金收入,为村集体增收约27万元,2024 年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200人次,增加约12万元就业收入,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成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
洲仔镇还大力打造“洲仔香米”品牌,赋能稻米产业升级。在工作队的指导下,建立集烘干与仓储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筹措资金40万元添置设备,规范全流程档案管理,过程可视化,产品可溯源。
同时,深度挖掘“广东丝苗米”和“洲仔绿色生态”稻作文化,统一“洲仔香米”包装和品牌标识,通过多平台推动“洲仔香米”线上销售,以及精心运营“洲仔香米”线下体验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擦亮“洲仔香米”品牌的金字招牌。
未来,广宁县
将立足生态本底与资源禀赋
以“稻+”模式为抓手
推动“一粒米”向“全链条”增值
构建全链条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编辑:高健辉
一审:梁 靖
二审:苏荣昌
三审:骆翠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