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名化州市平定镇,72岁的李伯突然心脏不适,到村卫生站就诊,村医梁医生怀疑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立刻开启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将心电图实时传输至70公里外的茂名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随后将李伯送往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抢救。15分钟后,省级心内科专家通过5G会诊平台在线指导,李伯顺利完成溶栓治疗。
一场与死神的遭遇战,在乡镇卫生院就平稳渡过危机,离不开茂名市在深化医改工作中的积极探索——“五级联动”多层次医疗支持体系建设,而这也成为广东省卫生健康“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惠泽民生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在茂名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支持下,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牵头,茂名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茂名人医”)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向上对接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下通过“组团式”帮扶电白区人民医院、“百千万工程”帮扶9间典型镇乡镇卫生院、技术指导31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等方式,深度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起“省—市—区—镇—村”五级联动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就近享有优质医疗服务。
体系重塑:从远方到身边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作为“百千万工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推动市域内、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梯次下沉,奋力破解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省医率先提出并在茂名市践行的“五级联动”就是具体实践之一。
这是一套链式帮扶体系。省医负责统筹调度优质医疗资源,选派专家到茂名人医、电白区人民医院(省医粤西医院)担任院领导、学科带头人,茂名人医则向省医粤西医院、沙琅镇中心卫生院等派驻专家团队,省医粤西医院也继续推动资源下沉至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后者则下沉指导村卫生站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整个帮扶协作宛如一张网络,因地制宜、各尽其责、高效联动,最终探索打造一个“五级联动”的医疗生态圈。
在这个体系的建设中,茂名人医也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该院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深化多学科协作(MDT),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解锁医院发展硬实力。同时,用好和省医共建高水平医院的契机,合作搭建起一体化诊疗联盟,成功突破多项高难度技术,推动整体实力进一步跃升。
“我们合力推进常驻帮扶与柔性帮扶双轮驱动,为茂名打造没有围墙的医疗联合体。”据省医长期驻点帮扶专家侯宝华介绍,除他本人担任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外,省医骨外科、泌尿外科、肺外科、乳腺科、心脏外科及病理科等核心科室也分别派出对应专家进驻茂名人医,担任执行主任,并深度参与医院管理,推动该院在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上实现跃升。
柔性帮扶同步发力。省医肺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乳腺外科、心外科、泌尿外科、中医科等专家定期到茂名人医坐诊、查房、手术、带教,将省医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到茂名,技术与资源层层扎实下沉。
因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陈女士就是最有力的例证,两年前外院术后造成的身体残缺与心理创伤,如影随形,困扰着她的生活。日前,她在茂名人医乳腺科联合手足显微外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帮助下,通过三维重建及CTA技术精准定位,实施了“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重建术”(DIEP)。在她经历了两年的痛苦后,茂名人医医疗团队为她的乳房实现功能与形态双重修复。她或许并不知道,这是乳腺癌治疗最新攻克的天花板级难题之一,但她重新绽放的幸福感,每一个见到她的人都能清晰感受。
陈女士顺利康复出院,用锦旗表达对茂名人医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
陈女士顺利康复出院,用锦旗表达对茂名人医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
同样的幸福感,也发生在电白的省医粤西医院。在省医、茂名人医派驻的妇科肿瘤专家团队指导下,该院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先后完成了首例高龄患者卵巢恶性肿瘤切除、超胖患者巨大卵巢囊肿切除等当地创纪录的手术。
“过去,遇到这类四级手术,我们需要把患者转诊到茂名甚至广州,现在我们不仅能独立开展,还带出了一支能够熟练配合的本地团队。”科主任吴妍感慨,在建立“导师制+标准化诊疗路径”后,该院妇科2024年第四季度四级手术占比达11.36%,较前三个季度平均值翻了一番。
这样的赋能在沙琅镇中心卫生院也得到鲜活印证——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来发展需求,茂名人医创新推出“5+3+N”帮扶机制,即每周5天驻点专家坐诊、3次教学查房、N个远程教学模块。“进驻后,我们迅速进入角色,助力当地开展了首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等系列新术式,填补了基层技术空白。而后者则继续派出专家下沉至尚塘村等卫生站作技术指导、公共卫生服务。”被派驻沙琅镇中心卫生院的帮扶队队长郭春云说,一场微创手术的革命正在这里发生。
技术深耕:从“输血”到“造血”
传统医疗帮扶常面临“合作结束,发展停滞”“专家一走,技术断层”的困境。为此,省医与茂名人医共建高水平医院的发展蓝图中,变“输血”为“造血”始终是核心命题。
2023年,省医肝胆胰外科专家侯宝华来到茂名,出任茂名人医院长。除了管理上的作为,他还带来了两项外科发展的关键布局:一是将省医的微创手术标准化培训体系引入茂名,二是推动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关键技术创新改良。
每一个做法都是为了推动新技术在茂名落地生根。
84岁的王奶奶因腹部持续疼痛、食欲下降到茂名人医就诊,被确诊为胰腺癌。面对“癌中之王”和多病伴身的情况,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制定了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脾切除术的治疗方案。
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彻底地清除病灶,但也伴随着极高的手术难度和风险,因此被誉为普外科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经过充分准备,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配合,顺利完成粤西首例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一次成功填补了微创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该院腹腔镜微创技术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诊疗服务。“侯院长改进了手术的关键核心技术,使得治疗更规范,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恢复更快。”茂名人医肝胆胰外科主任邱泽成说。他向笔者播放的手术视频显示:在侯宝华指导下,团队通过3D腹腔镜系统,以毫米级精度完成直径仅3毫米的胰管吻合。如履薄冰,又胸有成竹。
茂名人医院长侯宝华(右二)为患者施行高难度的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茂名人医院长侯宝华(右二)为患者施行高难度的腹腔镜下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茂名人医不仅对上接得住技术下沉,对内推得动技术革新,也愿意投注心血,确保技术下沉的涟漪持续扩散。
去年11月,在茂名“省医—茂名五级联动”医疗帮扶项目启动后,茂名人医按照1:1的比例,向省医粤西医院派驻5名常驻专家,涵盖骨科、胸外科、肿瘤科等多个专业。
仅2024年,帮扶团队就累计诊疗2093人次,实施手术300台,成功开展6项新技术新项目……
他们创新推出“省医技术输入—市级转化培育—基层能力反哺”的三级跳模式。以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例:省级专家驻点茂医带教,手把手传授腹腔镜操作技巧;市级导师团队开发标准化手术流程,将复杂技术逐一拆解,形成可行性操作指南,帮助基层医生掌握技巧;基层骨干则通过“影子计划”跟岗学习,实现从“器械递送员”到主刀医师的进化。
同样的做法,在其他学科也逐渐铺开。
得益于此,沙琅镇中心卫生院书记高海雄活用茂名人医帮扶工作队指导的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独立完成当地首例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人工半髋关节置换+钢丝内固定术,仅用2个小时就帮患者点亮了重新站立行走的希望。
2024年,在茂名人医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全市“百千万工程”9间典型镇乡镇卫生院共计开展了20余项手术首例,填补了基层医院空白;茂名人医帮扶的31家医联体单位中,23家能够自主开展部分二级手术,12家建成特色专科,基层医生发表技术改进案例33个……个别曾经连阑尾炎手术都难以开展的卫生院,如今已在“五级联动”的帮扶模式下,生长出了辐射周边乡镇的医疗服务能力。
化州宝圩八旬脓毒血症患者,在茂名人医驻点宝圩卫生院帮扶队的帮助下得到有效救治,他感慨地说:“若是以前,生个病得跑到省里跑到市里,不仅费时,还是一大笔花销,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是茂名市人民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使命。”在该院党委书记顾兴伟看来,通过“五级联动”,省医对茂名人医硬核支援,茂名人医对基层医院精准帮扶,目的就是推动茂名地区持续实现技术突破,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技术人才,让茂名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日前,茂名人医又牵头举办助力“百千万工程”医疗设备捐赠仪式,向对口帮扶的沙琅镇中心卫生院等6家基层卫生院无偿调拨14台(套)基层紧缺医疗设备,并同步配套驻点专家帮扶+远程指导,确保设备用得上、不闲置。
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智慧赋能:从线下到云端
2025年4月22日凌晨,省医粤西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争分夺秒地展开。
62岁的村民王女士因突发脑出血陷入深度昏迷,被紧急送医,该院神经外科团队通过“五级联动”远程会诊平台,在省医、茂名人医专家指导下,仅用一个半小时就完成神经内镜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后第二天,王女士便恢复了意识。
开篇提到的故事,也是一场关乎生命的“云上接力”。
这样突破地域限制的救治故事,在茂名还有很多。茂名某地一位村民说:“以前看病要爬山过岭,现在过道桥就到了,上个网就行了。”前者指向专家下沉帮扶,后者说的则是远程会诊。
当然,信息化赋能不仅是远程会诊,以及远程培训等内容,还有更大的应用空间。比如,省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团队创新研发的流域地形图2.0技术已在茂名人医落地,去年7月至今,已成功帮助茂名地区完成肺结节三维重建及精准切除术26例,减少了患者术前定位的痛苦,为他们保留了更多的健康肺组织,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省医、茂医团队采用流域2.0技术主刀肺结节手术(左一为省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
省医、茂医团队采用流域2.0技术主刀肺结节手术(左一为省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
智慧时代诞生的“五级联动”,不仅是资源的流动,更是体系的革新、时空的重塑——通过机制创新建起一座“健康立交桥”,通过技术赋能织好一张“生命防护网”,串联起技术、资源与希望,践行着守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初心与承诺。
夕阳西下,荔枝林镀上一层金边。“五级联动”的成效已在茂名大地显现。从云端诊断到毫米级吻合,从设备捐赠到技术扎根,一个个改变正让优质医疗资源在粤西大地持续生长。
整理:颜志雄 通讯员 陈姝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