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挂职副镇长的韩有军博士拜会完一个人才团队,又赶回位于狮山镇行政服务中心六楼的办公室,组织召开一场供需对接会,帮助最近招引的一家科技企业,推广其L4级别的无人驾驶配送车。
韩有军是2023年南海面向海内外引入的首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之一。近两年来,这些高学历人才为南海干部队伍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活力。这背后,是南海对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引才育才的机制探索。
今年5月15日,南海再次发布公告,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10名急需紧缺专业博士,进一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蓄水池”,展现出南海持之以恒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博士“深调研”——急需紧缺专业博士前往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习交流。南海区委组织部供图
博士“深调研”——急需紧缺专业博士前往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广东东方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习交流。南海区委组织部供图
干部队伍中的“博士军团”
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的引进,南海始终瞄准年轻化和专业化,严把“入口关”。早在2023年6月,南海首次大规模招聘博士,专业覆盖经济金融、规划建设、现代产业三大类,重点为南海干部队伍储备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彼时,韩有军在广州市南沙区一研究所从事新能源电池技术研发已有近10年,并即将从华南理工大学取得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得知南海此次博士招聘信息后,渴望在区域大平台施展才干的他果断报了名。不久后,他就收到了来自南海的来电。
佛山市南海区招聘的首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人才之一、挂职狮山镇副镇长韩有军在狮山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进行发布推介。受访者供图
佛山市南海区招聘的首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人才之一、挂职狮山镇副镇长韩有军在狮山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进行发布推介。受访者供图
“在工作人员的积极联络和沟通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南海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让韩有军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天他工作到很晚,南海区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还是耐心等到晚上9点多,给他打来了电话,逐一解答他的疑惑,详细介绍人才发展路径和未来角色定位。
从报名到资格审核,从面谈考核到体检、考察,期间双方数十封电子邮件往来,一次次电话跟踪落实,甚至具体到一个事项都有多次沟通对接,这让韩有军打消了种种顾虑,并且高效完成各流程环节。
最终,韩有军从数百位报名者和60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成为18名获得南海聘用的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之一。
2023年8月后,18位受聘博士陆续前往南海区委组织部报到,报到当天就签订了合同,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享受国家及省市政策规定的薪酬待遇,并获得相应的市区政策支持和贴心服务,后续表现优秀且符合调任资格条件的聘用人员还可以调任进入公务员队伍。
博士入职后,按照“两个适合”,一是适合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个人意愿,二是适合单位的实际需求,被安排到发改、经促、招商、生态环境等关键部门岗位,开展挂职锻炼,赋予实职实责。
比如,根据韩有军此前在研究所的工作经历,他被安排到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挂任统筹发展部中层正职负责人,主要负责招商和科技相关工作。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又调整到其他岗位。
方思源博士和水治办同事巡查新村坑水库水环境治理现场。受访者供图
方思源博士和水治办同事巡查新村坑水库水环境治理现场。受访者供图
对于其他博士的岗位安排也有相似的考量。比如,方思源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大学,主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派往南海区住建水务局,重点参与南海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因应周贺的吉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此前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经历,他挂职南海区国资局,参与国企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等工作……他们深耕各自领域,运用专业特长,在重点工作中发光发热。
人岗相适,避免了“虚挂”“空挂”,让每位博士人才都能在南海找到“锚点”,在人生新阶段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南海与博士人才双向奔赴
当博士们加入南海干部队伍,一场地方与高层次人才的双向奔赴随之开启。
近年来,南海确立以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效能农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大力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在此关键阶段,南海尤其注重通过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新动能。
而博士们初来乍到,既要面对外界的期许,也要迅速完成身份角色的转变,真正从象牙塔、科研单位走向基层一线。有鉴于此,南海区委组织部和挂职部门的领导与他们交流谈心,持续给他们送去关心和支持。在制度层面,南海指定用人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博士人才的导师,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尽快熟悉业务。
着眼于博士们的成长,南海区委组织部还制定了全周期培养机制,包括:举办入职培训班,持续开展“镇街深调研”,让博士参与全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工作等。
一系列举措的有力支持下,博士们迅速融入,让“书卷气”接上“地气”,为基层发展注入新活力。
佛山市南海区招聘的首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人才之一、挂职西樵镇副镇长梁伟森(左一)在西樵山根村调研了解农户的淡水鱼养殖情况。受访者供图
佛山市南海区招聘的首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人才之一、挂职西樵镇副镇长梁伟森(左一)在西樵山根村调研了解农户的淡水鱼养殖情况。受访者供图
其中,在南海区农业农村局挂职期间,梁伟森发挥农业经济管理博士专业优势,作为主要起草人之一编写了《南海区食品康养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布局。
在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管理局,韩有军与同事围绕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引入12个项目,总投资额超40亿元。期间,他还牵头制定了南海园招商引资标准化工作流程,推动部门高效协同招商。
由于工作表现优异,包括韩有军、梁伟森等4名博士在2024年8月挂任副镇长,实现从专业人才到管理干部的快速转化。在新岗位上,他们继续发挥专长,提升管理质量和工作效能。
如韩有军挂任狮山镇副镇长后,探索狮山镇人才科创工作体系,推动出台“狮创”12条,赋能人才团队、科创平台和科技型企业。他还参与组建“狮才荟灯塔专班”,带领专班完成镇内科创平台和人才团队全覆盖走访,并由专班逐一跟进闭环解决实际问题。
从南海区农业农村局科室负责人调整挂任西樵镇副镇长后,梁伟森参与省级预制菜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并成功推动西樵平沙岛发展富硒农业、新田村千亩鱼塘发展苏丹鱼产业。
为了让博士们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南海还积极落实提供优质教育、医疗保障等服务,营造“环境留人、服务留心”的氛围。得益于充分的保障,博士们纷纷在南海安下家,不少异乡人早已成为“新南海人”。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人才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南海干部队伍中的博士引育工作已从初期的“规模引才”,逐步迈向“精准育才”,在推动干部年轻化、促进产业升级、完善人才生态等方面持续取得成效,也为这项工作未来持续开展积累了经验、打开了思路。
佛山市南海区招聘的首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人才之一、挂职里水镇副镇长贺沅平深入企业指导调研生产、治污情况。受访者供图
佛山市南海区招聘的首批急需紧缺专业博士人才之一、挂职里水镇副镇长贺沅平深入企业指导调研生产、治污情况。受访者供图
对于当前的南海来说,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博士引育工作,并持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有着越来越迫切的现实需求。
一方面,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毗邻广州。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合格局中,南海正面临着周边地区越来越显著的人才虹吸效应。始终坚持“人才立区”战略的南海,还须大力“外引内育”,不断拓展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真正成为大湾区人才高地。
另一方面,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南海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000亿元大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南海突破传统路径依赖的关键抉择。今年,南海提出以人文引领、科技驱动,打造人文经济引领区,推动发展逻辑之变。其中在产业领域,南海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电子信息技术等展开深入布局。这对干部队伍结构和干部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以来,广东部署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搭建起新时代“孔雀东南飞”的快速通道。南海进一步借英才之力、汇英才之智,打造一支更匹配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部队伍。
南海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南海干部队伍的博士引育工作,始终围绕两大核心目标开展,一是优化队伍结构,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南海通过引进年轻博士,致力于弥补党政干部队伍在专业化、国际化方面的短板,为高质量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在2025年的招聘中,取得副高职称的博士年龄限制进一步放宽至40周岁,以吸引更多成熟人才加入。
围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25年的招聘精准聚焦“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导向,反映出南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倾斜。例如,低空经济作为南海布局的新赛道,既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首次出现在2025年招聘目录中,体现出南海干部队伍的博士人才引进紧跟产业发展需求。
在南海区委组织部上述负责人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需兼具专业深度与战略视野的干部人才。随着更多聚焦前沿领域的博士加入,南海在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新兴赛道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人才”的良性循环,正点燃南海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采写: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基石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