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怀集县凤岗镇是一个近5万人口的山区镇,全镇辖21个村(居委会)。自2021年7月至今,肇庆高新区(大旺)派出驻镇工作队到怀集县凤岗镇开展帮镇扶村工作,这些工作队员带着使命与担当,在凤岗镇的山间田头扎下了根。

驻村工作组成员与挂点联系村群众植树造林。 受访者 供图
四年多来,他们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以民生为根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让372.48万元帮扶资金化作“及时雨”,协助争取的3996万元乡村振兴资金铺就“致富路”,2176万元金融贷款点燃“创业火”,在凤岗镇的乡村振兴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建引领筑堡垒,凝聚合力强根基
“党建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2024年8月初,高新区派驻第二轮驻镇工作队进驻凤岗,进驻之初便成立临时党支部,将党旗插在帮扶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驻村第一书记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与凤岗镇党委、政府同频共振,更与佛山、肇庆等地工作队签署支部共建协议,在互学互鉴中强堡垒、聚合力。

凤岗镇石湾村委会麻竹埇竹笋基地长出来的麻竹笋。 受访者 供图
在党建引领下,工作队与21个行政村(居)携手挖资源、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中,麻地、龙门两个村委会依托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整体都达到15万元,昔日“涣散村”变身“示范村”。
肇庆高新区帮镇扶村工作队员与当地党员干部一起,积极参与“绿美乡村”植树活动,驻镇以来参与镇、村组织的植树造林活动20多场次,购买树苗1000多棵,让凤岗的山头更绿、乡村更靓。
产业造血兴乡村,从“输血”到“共赢”
“以前守着山地没出路,现在灵芝成了‘金疙瘩’!”凤岗镇新乡村委会种植户邓大叔的感慨,道出了产业帮扶的实效。
通过工作队牵线搭桥,驻镇工作队以“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灵芝种植示范基地,从5000株段木灵芝菌包起步,如今已形成育菌、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种植规模已发展到20多户,目前正在申请注册“粤枫元”商标,让凤岗灵芝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灵芝基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年接待来自镇内镇外参观学习的农户300余人次,带动本镇发展灵芝种植业。根据种植大户邓先生介绍,2023、2024年,凤岗镇的灵芝产业收入达到150万元。
不止灵芝,凤岗镇还在麻竹笋、砂糖桔产业提质增效,目前麻竹笋项目已进入丰产期,年产麻竹鲜笋3万吨,带动地方群众增收50万元。带动凤岗镇麻竹笋产业健康发展的怀集县富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24年获评县级农业龙头企业。
为了解决砂糖桔的销售出路,帮镇扶村工作队对接深圳、四会等地企业,促成凤岗镇与喜华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购销协议,每年收购沙糖桔超100万斤,产值达300多万元。
2025年,肇庆高新区新一轮工作队从湖南益阳先锋桥村引进木槿花产业项目,在龙凤村试种成功,为凤岗镇乡村产业发展又插上了一支腾飞的翅膀。目前试种8亩近2000棵木槿树已生长良好,已有第三方企业看好木槿花前景,并已达成意向在龙凤村流转1000亩山地种植木槿花。
民生兜底暖民心,小事里藏着大情怀
“邓叔,这1.5万元帮扶资金先用来搭个简易房,冬天不用挨冻了。”2024年,桃花村村民邓剑南的泥砖房倒塌,工作队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并向在高新区申请帮扶资金1.5万元,帮助他重建新房。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帮扶日记里还有很多:欧上、碲下、新乡等11条村等50户困难家庭学生收到1000元到1500元的助学金,让这些困难孩子安心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三年多,帮扶单位还向11户患大病困难家庭发放每户3500元的救助金,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另外,帮扶工作队还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群众就业。落实23个保洁公益岗,让监测户在家门口就业,20.7万元资金守住“不返贫”底线。
医疗、教育、就业“一个都不能少”。工作队协助开展退役军人免费体检、老人慢性病义诊等活动,让健康有“医”靠;50名困难学生领到助学金,让梦想不“搁浅”;为了农业产业更发展,科技特派员单位送来300斤优良谷种、8吨化肥,10余场种养培训班教会农户“新本领”。为了贷款难的问题,邀请金融助理上门服务,简化贷款流程,2176万元贷款流向田间地头,成了农户创业的“启动键”。
乡村蝶变展新颜,宜居宜业幸福来
近年来,工作队已投入65万元为凤岗镇欧上、新乡等村委会解决道路交通和防洪等民生难题。
走在凤岗镇新乡村东片区主干道路上,昔日水浸的道路已垫高1米,206米长的路基再也不怕雨季;欧上村庙咀经济社的河堤防洪坝筑牢150米,护着两岸农田和民居;2.8公里长的碲下村主干道从单车道拓成双车道,村民出行不再“堵车”;新一轮工作队进驻高新区立马投入35万元,使得新乡村旧貌换新颜,深洞坑宽敞的篮球场及运动健身器材顺利竣工;助力凤岗镇购买垃圾桶,使全镇的垃圾收集更规范,垃圾分类也更标准。
更美的是生活图景:旧墟镇改造投入近25万元,老街换了新颜;14.8万元建起的垃圾分类亭,让村庄更整洁;85.03万元加装的主干道路灯403盏,照亮了村民夜晚的路;桃花村、下南坑村的文体广场上,篮球声、欢笑声交织成歌。截至2024年,96个自然村达到宜居标准,凤岗镇真正成了“住得舒心、过得开心”的美丽乡村。
如今的凤岗镇,木槿花在枝头飘展,甜柿压弯树梢,麻竹笋成捆待收,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村民脸上笑意盈盈。肇庆高新区驻凤岗镇帮扶工作队用三年多的坚守证明:乡村振兴的路上,只要心系群众、实干担当,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摘不到的“幸福果”。而这份由汗水浇灌的成果,正在凤岗镇的土地上持续生长,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南方+记者 刘亮
通讯员 谭上洲 邓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