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咳不停?这些中医妙招润肺止咳

广东中医药 2025-09-30 11:23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干燥。秋气应肺,燥邪当令,易伤肺阴,易伤人体津液,导致肺失濡润,肺气上逆作咳,从而引发秋燥咳嗽。其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咯、咽喉干痒、口鼻干燥等。

中医有哪些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呢?今天带大家一探究竟。

1. 刮痧疗法:祛邪通络宣肺气

取穴部位:颈背部(督脉、膀胱经)、前胸(任脉、肺经)

具体操作:使用刮痧板,蘸取少量润肤油,在选定部位由上至下、由内向外均匀刮拭,力度适中,以皮肤潮红或出现痧痕为宜。

刮拭区域:

颈部:从耳后向下至肩部

背部:沿着脊柱两侧自上而下刮拭

胸部:从锁骨下方向两侧刮拭

功效:疏通经络、宣发肺气、驱邪外出。刮痧后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建议饮用温开水帮助代谢。

2. 耳穴埋豆:刺激穴位调肺气

取穴:常用耳部的肺、气管、神门、肾上腺等穴位。

具体方法:用耳穴探测笔寻找耳部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贴于小块胶布上,对准相应耳穴粘贴,每日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双耳交替。

原理:耳朵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刺激相应反射区可调节肺腑功能。此法尤其适合儿童和畏针者,安全无痛。

3. 穴位按摩

取穴:常用鱼际穴、肺俞穴。

具体方法:用食指、中指指腹逆经络方向从鱼际穴(第一掌骨中点)往肩膀方向推。取坐位或趴着,用两手的拇指指腹逐渐下压点按或揉肺俞穴(后背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3分钟。

原理:逆经络推揉鱼际穴清泄肺热。按揉肺俞穴调补肺气、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的作用,可改善肺脏功能。

4. 润肺药膳

银耳雪梨汤

银耳 20 克、雪梨 1 个、川贝母 5 克、冰糖 10-20 克(糖尿病人慎用)。将银耳泡发,雪梨去皮去核切块,与川贝母、冰糖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银耳软烂即可。此汤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干咳少痰、咽干口燥等症状。

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30克、甜杏仁10克、米50克。将杏仁去皮尖,与百合、米同煮为粥。此粥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干咳无痰、失眠多梦者。

5. 养生茶饮

桑菊薄荷茶

桑叶5克、菊花3克、薄荷叶2克。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此茶具有疏风清热、利咽止咳的功效,适合咽喉干痒、咳嗽初起者。

雪梨罗汉果茶

雪梨 1 个,罗汉果半个。将雪梨切块,罗汉果掰开或敲开,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 15-20 分钟即可饮用。此茶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对于秋燥引起的干咳、喉咙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

6. 生活调护小贴士

适度饮水

少量多次喝温水,温水指35-40℃的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保持空气湿润

室内可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的湿度。

避辛增酸

少食辛辣刺激之物,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

起居有常

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防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咳嗽剧烈、持续时间长或伴有发热、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中医防治秋燥咳嗽强调整体调理,通过外治与内服相结合,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这个秋天,让我们用中医智慧呵护肺脏,享受清爽舒适的秋日时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作者:蒋红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