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直击 |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保险人员火速奔赴救援理赔前线

289财经热点 2025-09-25 23:31
01:22

一线直击 |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保险人员火速奔赴救援理赔前线

9月25日上午,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阳江,街头有明显的灾情痕迹:许多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横亘在道路两侧;部分房屋玻璃、招牌被狂风掀落,碎片散落一地;停放在路边的车辆遭砸损,交通和生活秩序暂未恢复。南方+记者第一时间跟随保险救援理赔人员深入受灾现场,记录下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理赔行动。

车辆被树木倒塌砸损

线上可快速理赔

“我的车被塌了的车棚砸烂,厂房的遮阳顶也被风掀没了,这可怎么办!”在阳江市江城区联铧五金厂,负责人吴先生握着电话,声音里满是焦急。接到求助后,人保财险阳江市分公司理赔中心主任助理谭志锋火速赶到现场——只见厂区内的车棚已完全扭曲变形,坍塌的钢筋压在吴先生的车辆上;一旁厂房的金属遮阳顶被台风撕开大口子,屋顶边角在风中摇摇欲坠。

谭志锋当即调度吊车、拖车赶到现场,解救车辆的同时,还排查清除了现场的安全隐患。“台风登陆后24小时内,我们后台接到的车辆受损报案已经超1100件,目前所有理赔人员都在连轴转,就是为了尽快帮车主减少损失。”谭志锋语气急,匆忙赶往下一个现场。

同样连轴转的还有阳江市安捷救援服务有限公司的黄维想,“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猛的风灾!从昨晚到现在,我手里的拖车救援业务就没断过,已经接了300多单。”他说道。不过让人稍感宽慰的是,尽管此次台风叠加了天文大潮,但阳江未出现大规模海水倒灌,水淹车案例较少,多数受损车辆以外观刮擦、磕碰为主,整体损失程度相对可控。

如果市民车辆或家庭财产受损较轻,不用来回跑,通过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官方APP就能线上报案。”谭志锋特意提醒,从现场查勘照片上传、损失定损评估,到最终核价支付,整个流程都能实现“零接触”办理,后台人员加班加点,最快数分钟就能完成流程,最大程度减少大家的等待时间。

海洋牧场预计有所损失

所幸有保险保障

阳江是海洋渔业大市,台风对海洋牧场的影响较大。随着台风登陆点——阳江海陵岛的道路抢通,人保财险阳江市分公司农险部负责人陈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养殖户的受灾情况。

“你看,这一片渔排都被台风打烂了,深海网箱估计更严重。”顺着广东鸿逸水产负责人梁小威的手指看去,一个个四分五裂的渔排架子,散落漂浮在一处近海水域。由于当天尚无法出海,他暂时无法查看自家50个深海网箱、120个渔排的具体损失。而且安装在深海网箱上的鱼情监控设备已完全失联,大概率已被狂风巨浪损毁。

他回忆道,2022年7月,12级的台风“暹芭”在阳江登陆,造成当地600多个深海网箱损失,由于当时没有保险保障,不少养殖户血本无归。此次“桦加沙”最大风力17级,登陆时达到13级,破坏力或许比“暹芭”还强。

不过谈及此次灾情,梁小威的语气里多了一丝庆幸:一方面,台风预警发布后,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第一时间上门指导,协助养殖户抢收渔获,仅他们一家就抢收了100万斤金鲳鱼,挽回了部分损失;另一方面,如今深海养殖已纳入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深海养殖有保险兜底,即使台风来了,后续重建也更放心”。

9月25日当天,人保财险阳江市分公司支付的60万元预赔款已顺利到账。“等海上条件允许出海,我们会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团队,陪同客户前往深海网箱区域查勘定损,尽快敲定最终赔付金额,为养殖户修理设备、购买鱼苗提供资金支持,帮他们尽快恢复生产。”陈军说道。

近海养殖基地大量设备损坏

正加快恢复生产

除深海的海洋牧场外,阳江规模化的近海水产养殖基地也受到台风影响。

接到阳江市永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报损信息后,陈军一行立即从海陵岛驱车赶往平岗镇的养殖基地。此时,铲车刚清理完池塘间的狭窄小道,工人在喂鱼、捞鱼,现场开始恢复工作。

走进基地,受灾痕迹清晰可见:基地遮阳顶被狂风掀翻,裸露出一排排钢筋;鱼塘水面漂浮着翻肚的死鱼,腥臭味引来海鸟盘旋;原本放置在岸边的投料机被台风卷入池塘,工人正忙着打捞,维修工已在一旁检修机器。

“主要是电力、供氧设备被毁坏,导致鱼塘缺氧死鱼,还有几个塘漫堤让鱼群逃逸,估计损失六七百万元。”在平冈搞养殖30多年、被同行称为“鳗鱼大王”的负责人黄创智显得较为淡定。他回忆起2008年台风“黑格比”在平冈登陆时,海水倒灌淹没所有鱼塘的惨重场景,对比当下坦言:“这次情况比当年好太多,估计半个月就能一切如常。”

为加快定损效率,人保财险阳江市分公司农险专员郑怀志操控无人机升空,在基地上空快速扫描。“以前老一辈查勘要一口塘一口塘跑,耗时又费力,现在用无人机能快速获取鱼塘漫堤、死鱼分布的图像资料,为后续理赔省下不少时间。郑怀志一边调整无人机飞行轨迹,一边介绍道。

目前基地仍未恢复通电,黄创智启动发电机供电,但难以覆盖所有鱼塘的供氧设备。不过,随着道路开通,复工复产在加速推进:当天已有电商平台的货车抵达基地拉货,保险的理赔流程也在加速推进,养殖基地的生产生活正逐步回归正轨。

采写:南方+记者 张艳

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赵子杰 记者 董天健

编辑 钟烜新 李杰伦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