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10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肇庆市调研时,再次提及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希望肇庆持续推动绿美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着力打造山水之城。
怀集三岳自然保护区满目苍翠。吴勇强 摄
怀集三岳自然保护区满目苍翠。吴勇强 摄
实际上,早在2023年10月11日肇庆市专题调研、2024年9月5日肇庆调研等场合,黄坤明就强调要传承弘扬这一传统,且在调研期间深入走访位于肇庆怀集县蓝钟镇的岳山林场。
这一光荣传统有着怎样的内涵与价值,能在当下广东的发展中被着重强调?



当荒山长出年轮:在这里读懂广东的绿色奇迹
“任务不完成,誓不下岳山”
“岳山造林”,是一场荒山变成林海的人间奇迹。
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肇庆市怀集县积极响应党中央及省委号召,组织发动2万余名干部群众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岳山林场山高路陡、地势险峻,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但数以万计的党员干部和青年民兵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怀着“任务不完成,誓不下岳山”的坚定决心,毅然投身其中。他们凿硬土、破巨石,白天忙着种树,夜晚就宿在草窝边;渴了就喝山沟里的水,饿了就啃杂干粮,舍身忘我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各公社造林队伍向荒山行进。方权裕 摄
各公社造林队伍向荒山行进。方权裕 摄
时为怀集县甘洒公社青年民兵的邓柳婵回忆道:“大会战期间,民兵们早上5点就出发上山修筑防火线,还要扛着锄头挖撩壕。”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他们成功造林3.5万亩,将原本贫瘠的荒山变成了万亩林海,孕育出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场景。方权裕 摄
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场景。方权裕 摄
“岳山造林”堪称广东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的生动历史写照。从“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到成为“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再到建设林业生态省和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一代又一代的广东人实现了从“伐木谋生”到“护绿为荣”的转变。
三岳自然保护区风景。林荫 供图
三岳自然保护区风景。林荫 供图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当年的岳山造林点如今已华丽转变为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2.6%,白鹇、仙八色鸫和斑灵狸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安家落户,成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
“岳山造林大会战”虽然已经过去51年了,但其所孕育的光荣传统,就像一簇不会熄灭的绿色火种,一直传承至今,在新时代持续发挥着激励作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广东人积极投身到生态建设事业当中。
让迈向现代化的新广东更美丽
“岳山造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与指引。提起“岳山造林”,广东人就会想到习仲勋老书记。
习仲勋同志曾于1979年和1987年两次到怀集视察,勉励当地干部群众发扬“岳山造林”精神,保护好绿水青山。
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期间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1979年视察怀集岳山林场时,鼓励山区群众管护好森林资源,确保永续利用。到中央工作后,习仲勋同志仍十分关心广东绿化造林,1987年再次来到怀集视察,提出“合理砍伐、永续利用、绿化荒山、青山常在”16字要求,充分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怀、深沉的土地情怀、深切的人民情怀。
黄坤明指出,我们要用心体悟、好好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以满腔热情、百倍干劲投身到新时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实践中,再接再厉,再立新功,用实际行动把广东建设得更加美丽。
“认种一棵树”植树活动。林荫 供图
“认种一棵树”植树活动。林荫 供图
正是在这样的精神传承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新时代新征程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也是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3年来,广东各地以“树”为媒,开展了“我为全运种棵树”“有喜事来种树”等种植活动,还打造了“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全省各地全力推动县镇村绿化,通过多元形式传承和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经过数十年的传承与发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森林蓄积量、自然保护地数量等关键生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南粤大地上流淌的“爱绿植绿护绿”基因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当前,广东正处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还有更多“岳山”般的难题等待我们去攻坚、去跨越。要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做好扩绿、兴绿、护绿文章,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绿色家底更丰厚,让迈向现代化的新广东更美丽。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晓霞 李拉
【文字校对】潘经春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