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操作和正常充电流程差不多,放15分钟大概有40多元收益。”在南网电动华南数字谷光储充放示范站,完成反向送电任务的市民高先生说。
车网互动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让电动汽车变身“移动充电宝”,不仅可以从电网充电,还可将电能反向输送给电网。这一试点既能使普通车主获得收益、降低用车成本,也有利于电网获得充足电力、削峰填谷,还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日前,深圳正式启动2025年车网互动规模化反向放电首次大规模城市实验。经过5天实践,全市84个充电场站、超过2500车次参与放电活动,总放电量超过7万度,成为目前全国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中单轮放电量最大的城市。
汽车变身“移动充电宝”,深圳并非全国首个
电动汽车“化身”储能单元,向电网反向“售电”并获得经济收益,这样的新鲜事在深圳属于首次,但并非全国首次。
6月初,国网重庆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就曾邀请6名电动汽车车主,在V2G示范项目场站开展放电上网,现场测试V2G放电计量、结算和支付流程的运行情况。6名车主共放电35车次,上网电量约982千瓦时,结算收益达703元,度电收益达0.72元。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名单,上海、常州、合肥、淮北、广州、深圳、海口、重庆和昆明9个试点城市入选。
为何是这9座城市?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充电业务主管刘博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车网互动主要包括电动汽车与电网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动。从能量流向来看,可分为单向互动和双向互动,前者为充电功率受控的有序充电,后者为既可充电也可放电的双向充放电(V2G)。总体来看,首批试点的9座城市在相关政策支持、产业配套、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以深圳为例。目前,深圳全市已建成投用超充站1055座、充电桩超42万个,在全球率先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全面超过加油站、加油枪。
这也就是说,深圳充分具备车网互动进入落地应用的实验场景,也有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车网互动商业模式、技术方案、标准体系、政策保障等一系列成套方案,为全国下一步的更大规模落地应用奠定基础。
车网互动有哪些好处?
车辆反向放出的电去了哪里?据了解,充电桩旁边设有变压器,电流经变压器直接输送到了城市主干电网。
对电网来说,车网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和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减轻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对电力系统造成的负担,起到削峰填谷、消纳可再生能源、平抑负荷波动的作用。
例如,民治沙元埔村通过车网互动实现公变台区最高用电负荷降低13.4%,成功缓解城中村“迎峰度夏”用电紧张局面。南网电动华南数字谷光储充放示范站无需变压器扩容,即可实现400kW 电网响应能力。时代电服深南大道乘用车换电站单站最高放电功率达到1120kW。
对普通车主来说,通过车辆反向向电网输电,可以获得“真金白银”的收益,降低用车成本。
目前,全国多个地市已有不少车主尝到了甜头。例如。江苏无锡车主张先生通过多次参与放电活动,车辆累计放电71千瓦时,共获得7125积分,兑换了价值200元的充电权益包。
而对电网来说,车网互动可以充分发挥动力电池作为可控负荷和移动储能的灵活性调节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效经济运行,减轻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对电力系统造成的负担,起到削峰填谷、消纳可再生能源、平抑负荷波动的作用。
对充电企业来说,收获也不少。除开传统的充电场站,部分换电场站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为将来车网互动资源参与备用、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提供了无限可能。各运营商不仅通过参与响应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将价值传导至终端用户,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南网电动、英飞源、特来电、中建科工等运营商积极通过放电送积分等新型消费方式,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拓宽车网互动收益渠道。
对车企来说,车网互动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生产关系的重构。这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产能输出’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升级。
而随着车网互动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电力市场门槛逐渐降低、电池寿命损耗顾虑逐渐解除,新能源汽车将从单纯的“用电终端”转变为“能源网络节点”,新能源车主将实现从“被动用电”到“主动参与能源网络”的角色升级。
南方+记者 崔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