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莞深在下一盘什么棋?

作者 龚菊;官小群 2025-07-04 07:27

“有求必应,互动共生!”

7月3日,广东省(东莞)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发布会上,东莞喊话:打造“低空场景之城”。

这一宣言,不只是城市的创新愿景,更是又一产业协作的前奏——当天最引人注目的动作之一,是东莞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与深圳低空经济协会的签约。这标志着低空经济领域,莞深两地正式牵手,携手共建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迈出关键一步。

深莞联手,在下一盘什么棋?

从制造基础到应用落地,东莞蓄势“飞天”。放眼全省低空经济版图,东莞地位突出。目前全市已集聚528家泛低空企业,已形成28个典型应用场景,涵盖物流运输、城市治理、旅游观光、制造服务等多个领域。东莞在无人机生产、通航制造、电子元器件、动力电池等环节均具备完备配套,并布局了空天研究院等创新载体,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力支撑。

多个“首创”项目相继落地:全省首支无人机救援队、大湾区首条低空商用海关运输航线,“空中城管”“空中交警”等新模式纷纷落地。东莞还建成新型试飞场、试飞跑道,配套商务飞行、旅游观光飞行、通航租赁与维修等服务项目;推出直升机消费、松山湖巡游等文旅体验场景。特别是在城市治理领域,无人机已用于治安巡逻、环境执法、道路巡查等环节,98%的隐患识别准确率,正为城市构建起一张“智慧天眼”。

一架佳宝230飞机亮相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器(6S)交易展示中心。图源自美丽麻涌。

一架佳宝230飞机亮相粤港澳大湾区通用航空器(6S)交易展示中心。图源自美丽麻涌。

可以说,东莞的底气,在于产业链之“全”、场景之“多”。

而作为全国先行示范区,深圳同样积累了可推广的经验。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性法规在深圳出台,目前已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完成载货飞行超过170万架次,消费级与工业级无人机产量全球领先。此外,深圳正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验区和国家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加力提速,成群成势。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空域资源改革与军地协同。广东坚持军地协同一盘棋,与军队、民航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为产业腾飞疏通空中通道。在此基础上,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成为推动低空经济落地的重要引擎。

莞深携手,是制度与场景的高效对接。目前,东莞已搭建深圳燕罗至沙田、观澜至常平、广州黄埔至水乡等跨城航线,打造起“空中快递网”,物流时效提升3至4小时。大湾区航空无人机培训基地也已建成,“云端瞰东莞”正成为文旅新方式。

此次签约,标志着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建设进入加速期,也为湾区深层次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当前,东莞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抓住深圳都市圈建设、“黄金内湾”等重大机遇,在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平台互动、民生互惠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接下来,东莞也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场景清单”“场景对接”“场景打磨”机制,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同时,深化与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协作,在空域共享、标准共建、产业联动方面形成合力,打造“场景留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创新生态圈。

低空之上,未来所向。一个以莞深为“双核”、辐射大湾区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成型。

撰文:龚菊 官

策划:郭文君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