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控制权之争结束了吗

南方评论 2025-11-21 19:42

文 | 默 达

据媒体报道,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于11月19日表示,已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消息一出,引发国内外舆论热议。诚然,此番举动有释放善意甚至是“服软”的意味在,但仍有三方面问题待解。

首先,“暂停”不等于取消。卡雷曼斯的原话中留有两个“后门”,一是“暂停”一词,潜台词是不排除恢复干预,这并非解决问题应有的姿态,更与中企和中方的诉求存在偏差。二是,卡雷曼斯原话为“根据《货物供应法》作出的针对安世半导体的指令”。究竟是哪项指令?存在人为混淆的空间。自安世控制权危机爆发以来,荷兰方面的蛮横无理行径一环扣一环:强制冻结资产和知识产权,罢免中方首席执行官,掐断中国区权限和薪资发放,并且单方面“断供”晶圆等关键组件。截至11月19日晚间,安世母公司闻泰科技的公告中还提到“法庭紧急措施持续实施,公司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尚未恢复,仍处于受限状态”。

其次,“他并不是知道自己错了,只是害怕了”。强抢企业控制权导致安世中国和荷兰工厂之间互相断供,出货困难、存货告急,不仅影响现有订单交付和企业债务偿付,更撕裂了荷兰长期宣扬的自由贸易理念。这或许迎合了美国推行的芯片管制“穿透规则”,但代价绝非荷兰可接受的。

最后,物归原主不是道歉,主动修复方显诚意。安世半导体由中资企业完全控股,强抢后又“暂停干预”,说是物归原主都牵强。更不必说其中对企业正当利益的损害,对跨国供应链的破坏,导致全球多家车企陷入“芯片饥荒”,更伤及商业契约精神和投资者信心,岂是说弥补就能弥补的?每一桩合作的促成,背后离不开各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荷兰方面理应主动修复关系,自觉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开放与合作。

从TikTok之争到安世控制权危局,中国方面有理、有力、有节的反应,释放出鲜明态度:中国企业绝非任人摆布的布娃娃,更不会屈从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将坚定维护自身以及合作伙伴、投资者的利益。

11月20日下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荷方主动暂停行政令,中方表示欢迎,但距离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差距。”期待荷兰方面继续展现合作诚意,切实采取实际行动,迅速且有效推动安世半导体问题早日解决。

编辑 胡冰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