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州阴那山麓,桥溪古村如同一幅被时光浸润的水墨画卷,静静地铺展在群山环抱之中。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约1573年)的古村落,至今已有四百余载春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岭南客家风貌。
01
古村四面环山、溪水潺潺,竹林葱郁、茶田叠翠,树木婆娑、花团锦簇。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古村落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与滋养,形成了“山水林居”一体的人文地理奇观,堪称桃源秘境。
02
十六座百年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涧两侧,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继善楼、世德楼、宝善楼等建筑群,以其独特的“七杠”式建筑风格,诉说着客家先民的智慧与家族伦理观念,是研究客家民居的宝贵实物。
03
继善楼是桥溪村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历时12年才竣工。这座依山傍水的客家民居,以其恢宏的气势、中西合璧的精湛工艺,成为岭南客家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侨乡民居建筑的典范”。
04
继善楼的建筑格局堪称客家民居的集大成者。其“七杠”横屋的布局气势恢宏,内含十六个厅堂、六十四个房间。建筑外墙以青砖砌筑,檐角飞翘,瓦当精美,处处彰显着客家人对建筑美学的极致追求与雄厚财力。
05
这座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客家人文精神的见证。大门与厅堂保存完好的门联匾额,字里行间流淌着“继志述事,善邻亲仁”的家训;正厅悬挂的楹联诉说着朱氏家族“耕读传家”的荣耀与传统价值观。
06
继善楼的装饰艺术精湛绝伦,融合了木雕、灰塑、彩绘等多种工艺。门楼上的金漆木雕和灰塑瑞兽,寓意吉祥如意;回廊上的彩色玻璃花窗,则带有鲜明的南洋风格,演绎着匠人的巧思与时代的交融。
07
“友恭堂”是继善楼的灵魂所在。堂号取自《礼记·礼运》“父子笃,兄弟睦”的伦理范式,倡导“兄友弟恭”的家庭相处之道。这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尊崇,更是朱氏家族得以兴旺发达、代代相传的核心精神图腾。
08
继善楼内珍藏着一处独特的文化瑰宝——民国三年的《朱柏庐治家格言》樟木阴刻。全文以刚劲的魏碑体雕刻,内容涵盖勤俭、修身、睦邻等传统美德。它不仅是装饰,更是将先辈的智慧与期许,刻入了家族后代的血脉之中。
09
宝庆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朱氏先辈“过番”南洋、艰苦创业成功后返乡建业的又一见证。它承载着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光宗耀祖的深情,其建筑本身亦是客家传统与侨汇经济结合的典型产物。
10
宝庆居旁侧的二层阁楼,曾是陈氏家族设立的私塾。在这里,师长将先辈的奋斗故事与诗书礼仪娓娓道来。琅琅书声与袅袅炊烟相伴,让崇文重教的家风在日常中浸润,确保了家族文脉与精神的世代相传。
桥溪古村,远不止于一砖一瓦的集合。它是客家迁徙史、创业史、生活史和建筑史的立体浓缩。每一座古楼,每一副楹联,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家、关于传统、关于传承的永恒故事,等待着每一位来访者细细聆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