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支走私肉毒素、玻尿酸被查获!“轻医美”≠没风险

佛山市场监管 2025-07-15 13:16

近年来

“轻医美”作为一种微创或无创的

医疗美容方式逐渐流行

肉毒素、玻尿酸等医美产品

也日益火爆

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

一些不法分子竟钻起了空子

近日,青岛海关所属黄岛海关的工作人员对货运渠道现场查验时,发现大量未申报的注射用医美产品。经查实,该批货物共有注射用玻尿酸针剂15337支、肉毒素制剂3380支、注射用溶解酶880支,总计19597支。目前,海关已暂扣该批货物,将依法进行处置。

图为从韩国走私入境的肉毒素产品,俗称“紫肉”“红肉”“粉肉”,通过网络进行违法销售。

荣成海关近期也查获类似案件一票申报为“蜂蜜黄油味薯片”“大麦茶”等15项食品的进口货物,不仅有重新打包的痕迹,而且箱体上无任何标识。经过彻底查验清点,海关工作人员发现数千支未经报关的医美产品,初步确认都是来自韩国的肉毒素和玻尿酸。

肉毒素属于毒麻类药品

是被严格管控的特殊药物

而走私入境的肉毒素产品

未经检验检疫

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消费者使用时

存在极大健康安全风险

01

肉毒素属于毒麻类药品

储存使用均有规定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田燕称,肉毒素可以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号连接,从而引起肌肉松弛和麻痹。A型肉毒素最早用于治疗斜视或者眼肌痉挛,近年来普遍用于医美除皱、瘦身、瘦脸等。

专家表示,肉毒素虽然在美容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它本质上是肉毒杆菌分泌的细菌毒素,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毒麻类特殊药品”

相关规定:

为了加强监管,自2008年起,国家药监局把A型肉毒素及其制剂列入毒性药品管理,它的配置、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不仅要遵循我国《药品管理法》,更要遵循《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口A型肉毒素制剂的流通和使用,同样执行和管理。

我国明确规定,A型肉毒素及其制剂,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都只能销售给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不得参与零售。

肉毒素中毒后,主要表现为颅神经支配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头晕眼花、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失声等,更严重的还会引发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除了肉毒素

在青岛海关查获的走私医美产品中

占比超过一半的玻尿酸

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吧?

但你知道吗?

不是所有的玻尿酸

都能作为注射填充材料用于塑形

02

 玻尿酸分类管理

注射需认准“Ⅲ类械”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田燕介绍,玻尿酸即透明质酸,具有强大的保湿功能,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当中,比如皮肤的真皮、关节的滑液,眼睛的玻璃体。医疗领域常用透明质酸治疗关节炎、修复创伤,而医美行业则将其作为注射填充材料用于塑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科主任毕洪森介绍,目前玻尿酸产品分为三类:

Ⅰ类:仅限体表使用。

Ⅱ类:可用于伤口的治疗。

Ⅲ类:可进行注射治疗。

毕洪森表示

玻尿酸注射的安全性风险

主要来自两方面

↓↓↓

1

操作风险

操作不当(如误注入血管)可能会引起血管栓塞,引发组织坏死、失明,严重时可致死亡。

2

产品安全性

来历不明或非正规渠道的玻尿酸产品,易引起过敏、排斥反应,甚至引起感染。

03

“医美”中毒事件频发

严重可危及生命

案例一

2024年6月,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一起利用朋友圈和微信群,售卖假冒的肉毒素针剂案件。

“黑”工厂将含有肉毒素的原液混合凝胶、甘露醇、水等成分,分装至玻璃瓶中,再通过层层代理商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每瓶出厂成本仅1.5元。

而这些肉毒素最终通过微商等途径流向消费者,频频引发肉毒素中毒事件。

案例二

2024年8月,天津一名35岁的女子在某“医美工作室”注射玻尿酸时,导致肺动脉栓塞,因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三

2025年1月,江苏常州胡女士从朋友圈购买所谓的“瘦肩针”,注射后发生肉毒素中毒,险些丧命,被送医急救。

还有此前央视3·15晚会曝光过

“0基础6天速成的”医美培训乱象

学员及老师

没有任何正规资质的情况下

学习医美注射

图源:央视财经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化学损伤救治科主治医师王春燕称,近年来,肉毒素中毒等医美事故呈现增长态势。该院2024年上半年就收治了200多例肉毒素中毒患者,往年同期只有几十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还能够相信“轻医美”吗?

又该如何选择呢?

04

“轻医美”不等于没风险

三项认定教你避坑

1

认准正规机构

医疗美容必须在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机构应具备相应的医疗美容科目资质,如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等。

图源:深圳卫健委

图源: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些生活美容机构(如美容店、美甲店、美发店、采耳店、足浴店)仅持有《卫生许可证》,只能进行表面无创的皮肤清洁护理,不具备注射等医疗美容资质,切勿轻信其“打针”服务。

2

确认医生资质

能够独立接诊患者的医美医师(主诊医师)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

①持有 《医师资格证书》

②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注册范围应相符)

③已通过美容主诊医师备案,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

切勿轻信无资质人员或非法机构的宣传。

3

选择正规产品

消费者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或“中国药品监管”APP核验产品真伪及适用范围。

医美所采用的设备、耗材应该有“械”字号,即获得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药物应该有“药”准字号,即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而用于注射的玻尿酸、胶原蛋白等医美产品是按照医疗器械进行管理,审批取得的是“械”字号,而非“药”准字号。

此外,医疗美容存在感染、出血、过敏、效果不理想等风险。专家建议操作前务必与医师充分沟通,了解项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具体风险。

市监君提醒

“轻医美”不等于没风险

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使用正规产品

严格按剂量遵医嘱使用

切勿盲目追求“改头换面”

END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央视新闻、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深圳卫健委、成都市场监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