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东莞水域共有16.9万艘次船舶、154万标准集装箱进出港

作者 欧雅琴 2025-07-17 19:41

今年上半年,东莞水域共有16.9万艘次船舶、154万标准集装箱、1.16亿吨货物进出港,未发生列入统计的水上交通事故。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为地方经济、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7月17日,东莞海事局召开2025年上半年东莞水上交通服务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东莞海事部门出动执法人员4398人次、执法船艇1845艘次,顺利完成1号台风“蝴蝶”及强降雨等危险天气防抗工作,救助遇险船舶12艘、遇险人员106人,救助成功率达100%。部门联合沙田、石龙、东城等13个涉水镇街,推动成立全国首批镇街一级水上搜救分中心,水上搜救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东莞海事局以水上交通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扎实推进汛期暑期、“商渔共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并整改1257项隐患。创新实施桥梁分级分类管控、“三限四定五管”机制,优化实施东江石龙段船舶管控措施,推进石湾大桥上游礁石清理,船碰桥、船舶搁浅等“小切口”治理成效显著。

在服务水上经济方面,东莞海事局实施“三置顶”举措,服务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突破300亿元,助力东莞港储能柜、新能源大巴等“新三样”货物经沙田口岸出口共计12.37亿元,支持东洲、省粮等5个码头升级改建,保障东莞市首条沉管隧道开挖、广深高速改扩建全线施工。同时,海事部门持续推动海事政务“放管服”改革,推出船舶证书“一码通查”等服务,保障2506万吨LNG、电煤、粮食、化肥等能源物资、民生物资 “零待时”进出港。

接下来,海事部门将继续坚守安全底线,进一步树牢创新理念和提升服务效能,不断做好水上人命救助、防范船碰桥和船舶搁浅、服务重点涉水工程建设、助推滨水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等工作,持续提升海事安全监管现代化能力和水平。

南方+记者 欧雅琴

通讯员  蓝童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