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践行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击队行动部署,近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系银龄”突击队奔赴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在该校外派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刘飞老师的支持配合下,开展“心系银龄·见证振兴”暑期实践活动。
这支由7名学生与2名专业指导老师组成的队伍,聚焦乡村老年群体需求,以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抵达覃巴镇后,突击队访谈组负责梳理名单、模拟演练,文案组负责准备提纲,拍摄组负责打磨脚本、调试设备,为暖心之旅做好专业准备。
倾听故事,见证振兴
突击队首站来到六鳌村。队员们与镇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村委书记等人座谈,剖析养老服务现状与挑战,核实长者信息。分组入户,运用结构化访谈提纲,耐心引导老人回顾人生,了解其物质保障、精神需求与心理健康状况。访谈中,队员们运用数字化手段,采集长者口述的个人生命故事,特别是乡村和家庭的发展变化。这些“声音档案”经数字化处理保存,可为研究乡村发展提供一手资料。队员们还为每位受访老人颁发“生命故事见证证书”,这份承载着敬意的证书,成为了老人珍贵的纪念。
首日下午,队员们前往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新村村。在该校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刘飞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了新村村从“落后村”到“省级示范村”的转型历程,实地考察了其以产业兴旺筑基、以生态宜居塑形、以乡村善治铸魂的振兴之路;探访了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故乡米历岭村,村中壁画生动描绘了AI技术引发的时代巨变。这堂行走的“振兴实践课”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
多元服务,温暖银龄
第二天,突击队在覃巴镇中心广场设立综合服务点。队员们引导老人填写心理问卷,科学捕捉其情绪状态和心理需求,为后续定制化心理支持服务提供方向。
在“心愿角”,队员轻声询问老人心愿,一张张“心愿卡”投入“心语信箱”,汇聚了银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队员实现“微心愿”的指南。“生命线”绘制活动中,老人在队员引导下讲述生命故事,难忘瞬间、重要转折在笔尖流淌。
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是突击队深入基层、服务长者的生动写照。从调研养老现状到陪伴倾听,从学习乡村振兴样板到以多元方式守护长者精神世界,队员们以专业素养和服务热忱践行誓言。据悉,此次行动为队员们积累了关于乡村养老现状、长者心理健康、口述历史及“百千万工程”实践的宝贵一手资料,队员们触摸到的乡村脉动、理解到的长者需求、收集的微小心愿,也将成为他们未来助力乡村养老事业发展的动力。
撰文 程云玮 黄爱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