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礼乐:暑假送孩子来这里!孩子学得开心,家长上班安心

江海高新发布  2025-07-27 06:31

“以前暑假总为孩子去哪儿发愁,现在每天送她来党群服务中心,孩子自己学得开心,我们上班也安心!”

近日,江海区礼乐街道中福社区居民李女士看着在邻里共享学堂制作扎染的女儿,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个夏天,礼乐街道党工委以“党群+暑期”模式创新服务,通过阵地升级、校地联动、户外研学三大举措,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孩子们的“快乐驿站”,让青少年在家门口度过了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暑假。

阵地升级

打造儿童快乐驿站

走进威东村党群服务中心,曾经的办公区域如今焕然一新:60平方米的多功能儿童活动室里,配备益智游戏、手工创作、团队互动等设施,激发孩子创造力。

7月14—25日,威东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童心筑梦 赋能成长”暑期夏令营,《机器人总动员》《小小书法课堂》等课程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文化与美食的成长之旅。

而在中福社区,升级后的“亲邻之家”打造出“书香+科技”的复合空间:300余册儿童绘本的邻里书屋与配备智能电视的共享学堂相连,羊毛毡手工、非遗漆扇制作等20余场特色活动在7月轮番上演。

“现在带孩子来党群服务中心,既能学习又能交朋友,我们家长特别放心。”中福社区居民李女士表示。这些焕然一新的活动空间,不仅成为孩子们暑期学习的乐园,更搭建起了邻里互动的新平台,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校地联动

托起孩子缤纷假期

“用彩虹糖模拟分子结构,原来科学这么有趣!”在礼乐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科学实验室”,10岁的小玲兴奋地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这个由五邑大学“筑梦百千万”团队打造的课程,正是校地联动结出的硕果。

今年暑假,礼乐街道团工委充分发挥“百千万校地通”平台优势,精准对接五邑大学、江门幼专等高校资源,引入专业师资力量,为暑期托管服务注入新鲜活力。

目前,已有17支志愿服务队和1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各村(社区)暑期课堂中,累计开设特色课程420课时,惠及辖区青少年近千人次。

与此同时,街道团工委建立“社区点单—高校接单—街道派单”服务流程,确保社区需求精准匹配,固化五邑大学“七彩课堂”、江门幼专“乡村彩绘改造计划”等4个品牌项目,形成“学期周末课堂+寒暑假期营地”的全周期服务模式。其中,墟镇社区携手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绘梦繁星队为15名小朋友打造了一场暑期欢乐课堂。

7月14日至18日,文苑社区携手广州新华学院药学院“百千万突击队”开展“七彩课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趣味课程。孩子们用中药材制作驱蚊香囊,社区居民王女士感叹:“孩子不仅玩得开心,还记住了十几种中草药功效,这样的课堂太有意义了!”

正如文苑社区党委副书记黄长好所言:“以前大学生来了又走,现在‘七彩课堂’常开,成了咱社区的‘自己人’!”校地合作的深耕细作,让暑期活动不仅“热一时”,更通过长效育人机制实现资源“暖全年”。

户外体验

让暑假更有“文化味”

从党群服务中心延伸至非遗基地、生态园等多元阵地,礼乐街道通过研学体验活动,让孩子的暑假更有“文化味”。

7月14日至18日,礼乐街道总工会在江门长廊生态园精心打造职工子女户外拓展夏令营,同时提供免费的“爱心午餐”,真正实现“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夏令营创新推出“科普+非遗+生活”特色课程体系,开设动物科普、非遗手工艺、烹饪体验等趣味课堂,通过户外拓展、自然观察培养环保意识。

武东村的非遗课堂同样精彩:《绣花朵朵开》课程中,孩子们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绣出第一朵木棉花;《漆扇轻摇》课堂里,扇面上的春景夏意令人惊艳。更有趣的是《塑料袋变天鹅》《纸杯塑料瓶变变变》等环保手工课,让废旧物品变成实用收纳盒。

家长王女士看着孩子的作品感叹:“这样的暑假,既传承文化又培养环保意识,太有意义了!”

这个夏天

礼乐街道用党群服务的“温度”

标注了儿童成长的“刻度”

从60㎡活动室到生态园课堂

从高校志愿者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一个个创新场景勾勒出

“15分钟儿童友好圈”的生动图景

来源:江海高新发布

编辑 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