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到,养生忙!中医教您避暑祛湿,安度盛夏

东莞市中医院 2025-07-22 08:00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如约而至。正如俗语所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骄阳似火,热浪袭人。《黄帝内经》有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在这阳气最为旺盛、万物蓬勃繁茂的时节,更需要我们顺应天时,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才能安然度夏,保持健康活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古人的智慧,解锁大暑养生的新方式。

起居: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大暑时节,白昼漫长而夜晚较短,阳气旺盛,人体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快。因此,在起居方面,我们应遵循《黄帝内经》中“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原则,适当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晚睡不宜超过晚上11点,早起也不宜过早,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休息和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关键。

午睡是大暑养生的重要一环。午时(中午11点至1点)是心经当令之时,此时适当午睡能养心安神,补充体力,缓解疲劳。即使只有短短的15-20分钟,也能让下午的精力更加充沛,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要注意室内环境的调节。室内温度不宜过低,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左右为宜,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感冒等不适症状。此外,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细菌滋生,保证空气清新。

运动:动静结合,舒缓养身

虽然大暑天气炎热,但适当的运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运动时间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等较为凉爽的时段,避免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以防中暑。

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运动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水,并适当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精神调养:心静自然凉

大暑时节,高温酷暑容易让人心烦气躁。《黄帝内经》中提到 “使志无怒”,强调了保持心情舒畅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做到“心静自然凉”。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绘画、书法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也可以与家人朋友聊天谈心,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平和的心境度过炎炎夏日。

饮食:清淡为主,健脾祛湿

大暑时节的饮食宜以清淡为主,多食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苦瓜、西瓜、薏米、山药等。

推荐饮品:酸梅汤

酸梅汤是传统的消暑饮品,具有生津止渴、消食化积的功效。取乌梅、山楂、陈皮、甘草、冰糖适量,加入清水,用小火煮20-30分钟,晾凉后即可饮用。酸酸甜甜的味道,不仅能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还能缓解暑热带来的烦躁情绪。(胃酸过多人群慎服,糖尿病患者不宜加冰糖。)

推荐食谱:冬瓜薏米老鸭汤

【材料】:冬瓜500克、薏米50克、老鸭半只、生姜3片、盐适量。

【做法】:

1.薏米提前浸泡2小时;

2.老鸭处理干净,切块焯水;

3.冬瓜去皮切块。

4.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煲1.5-2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滋阴润燥,特别适合大暑时节饮用。(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偏寒体质人群慎服。)

中医养生保健:冬病夏治好时机

大暑时节,人体阳气浮于体表,皮肤松弛,毛孔扩张,此时进行药物贴敷、艾灸等中医治疗,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从而达到驱散体内寒邪、补充阳气、增强身体抵抗力的效果。

三伏贴: 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寒性疾病,在特定穴位贴敷中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艾灸: 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温经散寒,扶阳固本,增强免疫力。

温馨提示:进行三伏贴和艾灸等中医治疗时,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大暑虽热,但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就能安然度夏,保持健康活力!

愿您在这个盛夏时节,既能感受夏日的热情,又能收获健康与活力!

供稿:黄丹

编辑:莫铸希

校对:陈淑君、卢佩琪

初审:罗树雄、刘绍江

审核:张子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