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棠下镇乐溪村:农文旅深度融合,村集体收入翻倍

南方都市报 2025-01-07 15:25

公坑寺赏禾雀花、水库旁休闲露营、田园间体验采摘……这样的“小确幸”时光,在村里就能实现!自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启动以来,蓬江区棠下镇乐溪村充分挖掘“山、水、田”资源,以农事体验新业态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成功打造“强村公司+农事体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模式,预计202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 139万元,其中村级78万元,实现翻倍。 

农文旅融合

集体增收孵化平台 

蜂箱放置在山林之中,任由蜜蜂自由采集,这些带着原生态花香味的蜂蜜,正是乐溪村的特色农产品。乐溪村位于蓬江区棠下镇中南部,拥有山地面积2000余亩,每个时节都有不同的野花开放,而这些集合山中之精华的蜂蜜,正是乐溪村近年来整合盘活村内资源、优化村内产业结构、加速村内优势资源变现的缩影。 

2023年11月,乐溪村集体出资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江门市乐溪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依托城市边缘的区位优势,瞄准农事体验和休闲农业赛道,整合村内撂荒耕地、时令农产品、陆国华烈士先进事迹等分散资源,搭建产业发展与集体增收的孵化平台。 

自江门市乐溪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乐溪村已整合耕地70余亩,取得辖区内公坑水库运营管理权。同时,乐溪村通过统购统销形式替代以往村民分散种植分散销售的模式,整合村内水稻、白芋、蜂蜜三款时令特色农产品,打造“乐溪三宝”IP,推动特色农产品量价齐升,“乐溪三宝”销售两个月村集体实现增收超2万元,村民户均增收300元。 

乐溪“三宝”。

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收入,乐溪村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小蓬莱露营地项目,计划围绕公坑水库投资1000万元,盘活公坑水库旁的山林湖泊土地资源,推动集垂钓、钓虾场、房车基地、越野赛道、船游等于一体的大型露营地项目开发,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公司带来不少于20万元的收入。 

 公坑水库露营地项目建设效果图

打造优质农事体验

已推动70余亩撂荒地复耕 

戴上草帽、挽起袖子、卷起裤腿,下田将手中的秧苗插进泥土中……近年来,这样的农事体验在乐溪村越来越“火”了。 

近年来,乐溪村积极发展农事体验项目,以村集体公司为抓手,借助市场化手段整合村中撂荒地,聘请有水稻种植经验的农业专家复耕,推出了“我在乐溪有亩田”水稻认种项目等一系列农业体验的游玩项目,在田间为亲子家庭开设劳动课堂,不仅解决了撂荒地“谁来种、为谁种”的问题,还成为了亲子家庭的“新宠”。 

据统计,乐溪村已推动70余亩撂荒地复耕,两季水稻的种植为乐溪村集体增收超5万元,成功打造“强村公司+农事体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模式。 

同时,乐溪村充分利用水库环境好、水质优的特色,根据灌溉水库的特点,谋划开发了“水库垂钓”业务。自开始运营一个月以来,“水库垂钓”业务吸引了不少“钓友”,已为村企带来了3万多元的营业额。  

党建赋能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乐溪村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聚力打好“组合拳”,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同心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向优向好。 

近年来,乐溪村深入挖掘陆国华烈士先进事迹,围绕陆国华烈士故居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设计陆国华烈士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方案,突出党建、红色教育主题。同时,乐溪村计划打造党建文化广场,并将村中主干道完善建设为党建路(国华路),深入推进红色阵地建设,目前正筹措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 

此外,乐溪村以党建赋能乡村规划,以“头雁”作用激活村党组织的“雁阵效应”,激发全体党员参与乡村规划、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根据乐溪村发展实际需求,统筹做好乡村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同时,落实“四议两公开”,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保障重大事项审议过程公开透明,并通过“四议两公开”探索出“村党组织+村经济联合社+村集体公司+产业领头人+村民”的新型发展模式运营村内资源,助力基层治理提速增效。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