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古镇,黄皮愈发飘香丨“百千万工程”看郁南

作者 陈玮琪;王谢思齐 2024-06-29 16:04

编者按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百千万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新突破”之一。为进一步学深学透、用好用活“百千万工程”经验,南方+记者赴郁南多镇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展示郁南落实“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文昌湖上,文昌桥经过整改变得古色古香;干园里,两棵无核黄皮母树郁郁葱葱;地心村外的观景台上,可见一艘艘货船载着建材在西江上行驶……

2023年11月以来,围绕环境整治、风貌管控、美丽圩镇、绿化美化四方面,建城镇精准发力,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以“五抓一强”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西宁古镇 黄皮之乡”。

01:04

西宁古镇,黄皮愈发飘香丨“百千万工程”看郁南 

镇村绿化美化

“小投入”撬动“大变化”

走进无核黄皮精品村——陈屋村,淡黄色为主调的民居民房映入眼帘。

“我们镇以无核黄皮为特色,所以房屋外立面也以淡黄色为主,再用深黄色点缀,鲜活又明亮。”建城镇党政和人大办公室工作人员陈韵介绍,陈屋村为无核黄皮精品村,该村出产的黄皮以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而声名远扬,拥有无核冰糖黄皮、紫肉黄皮等多种黄皮品类,精品率可达90%以上,热销中高端水果市场。

陈屋村的民居以淡黄色为主调。陈玮琪 摄

陈屋村的民居以淡黄色为主调。陈玮琪 摄

为打造好精品村,建城镇对陈屋村的小公园、民居外立面、村道硬底化、闲置地等方面实施改造,鼓励村民建设美丽庭院。如今,陈屋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村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以前这里是块闲置地,杂草丛生,堆放了很多建筑材料,每逢下雨,地板泥泞不堪。经过整治改建成议事庭,村民常常喜欢到这里聊天、乘凉,成了村中的休闲好去处。”陈屋村相关负责人说。

陈屋村的闲置地变休闲地前后对比。建城镇供图

陈屋村的闲置地变休闲地前后对比。建城镇供图

据悉,为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建城镇还以便民村、地心村等省定典型村培育建设作为镇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总牵引,推动全镇各村由“点上出彩”向“面上精彩”拓展。截至今年5月,全镇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切实以“头号力度”加速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实见效。

航拍地心村。建城镇供图

航拍地心村。建城镇供图

截至今年5月,针对房前屋后、背街小巷、河塘溪渠等痛点难点,建城镇累计发动镇村干部、乡贤群众10万人次运输各类垃圾580多吨,完成“三线”整治1600余处,“六乱”整治3000余处,拆除破烂旧屋400多栋,风貌提升农房620多栋,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好地撑起城镇“面子”,筑牢民生“里子”。

2023年以来,紧扣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建城镇积极推行“123”乡村绿化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活用“百千万工程”互助工作队、党员、群众、乡贤和企业等力量,持续“见缝插绿”。截至今年5月,全镇累计建设各类“主题林”30个、“四小园”458个,打造“美丽庭院”234户,种植肉桂、黄皮、三角梅等花卉苗木8万余株,用生态绿道串联起山水田园,和美乡村的“生态绿”底色愈发浓厚。

远眺文昌桥。陈玮琪 摄

远眺文昌桥。陈玮琪 摄

同年,建城镇还启动建城河碧道提升工程,以“碧道+品读历史”为主题,重点打造1km的圩镇段试点工程,提升现状亲水平台,完善休憩亭等休闲设施,设置商贸文化展示墙,打造一条建城河古码头商贸文化传承廊道。截至今年5月,已完成一期二期工程,包括河道疏通、亲水平台提升设计、休闲步道试点段建设、休憩亭和文化展示墙建设等。

镇域经济发展

“小黄皮”托起“大产业”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连片种植1.3万亩的无核黄皮、无核黄皮总产值过亿元……这一项项亮眼成绩描述的便是无核黄皮第一村——便民村,该村无核黄皮的连片种植面积为全国最大,以“小黄皮”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

“我们还计划在便民村打造销售基地,由助农销售服务驿站和西宁驿站联合组成,内设接待区、展品区、直播区等,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模式,帮助辖区群众和企业销售农副产品。”建城镇党委副书记张沛洋介绍。

建城镇是中国无核黄皮的发源地。陈玮琪 摄

建城镇是中国无核黄皮的发源地。陈玮琪 摄

据悉,按照“一镇一业”的总体布局,立足无核黄皮发源地的资源禀赋,建城镇积极发展无核黄皮种植。其中,无核黄皮种植面积7.2万亩,占郁南全县1/3;产量超4万吨,占郁南全县四成以上,整个产业产值约17亿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约2万元。2023年,建城镇上线“郁农邦”小程序,推出开展“我在郁南有棵黄皮树”认养活动等,推动全县615棵黄皮树全部被成功认养,价值合计79.2万元。

针对黄皮优果资源,建城镇还推出“精品果”礼盒,售价达65元每斤。同时,结合郁南县建设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重大机遇,建成了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镇村物流服务网点14个,实现行政村物流配送服务全覆盖。

“今年,我们计划和顺丰公司合作,打造顺丰小镇,在全镇22个村(社区)落实快递点,以‘快递+直播带货’的模式,帮助农户通过零售方式进行销售,进一步打开黄皮市场,提升黄皮知名度。”张沛洋提到,为积极拓展国内外大市场,推动“南果北卖”“国果洋卖”,2023年7月,该镇首次点亮广州塔“小蛮腰”,发出“喊全球吃无核黄皮”的盛情邀请。

圩镇客厅内的农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陈玮琪 摄

圩镇客厅内的农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陈玮琪 摄

张沛洋介绍,目前,建城镇黄皮产业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但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为此,该镇计划引进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精深加工能力,提高无核黄皮的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快冷链物流交易市场项目建设,打通特色农产品保存和运输的“最初一公里”,逐步完善集育种、种植、贮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黄皮产业全链条。

坐落在西江边的建城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西江黄金水道优势,下一步,该镇将积极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城地心泵站段)、云浮港都城港区建城通用码头项目建设。同时,加快培育临江经济产业带,写好桂圩矿区出让的“后半篇文章”,助推园区经济提速增效;大力推进郁南县桂圩冲旺岭长胶廊道物流枢纽系统项目、广东郁南中科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将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构建集绿色建材产业链上、中、下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文旅提质增效

“小古镇”引来“大队伍”

漫山遍野的黄皮树郁郁葱葱,微风拂过,带起清新的果香扑鼻而来。站在山脚下远眺,“世界黄皮公园”六个大字映入眼帘,还有星空会客厅坐落在山顶。沿着环山步道而上,道路两旁设有玲珑别致的黄皮状路灯,星星点点地点缀着起伏蜿蜒的山峦,令人赏心悦目。

世界黄皮公园里的路灯十分别致。陈玮琪 摄

世界黄皮公园里的路灯十分别致。陈玮琪 摄

2021年12月,世界黄皮公园正式动工建设,建有两层观景台、环山步道、山顶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每当黄皮成熟时,公园内硕果累累,果香馥郁,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2022年黄皮节时,该公园作为分会场投入使用。同年,郁南县无核黄皮文化节成功入选全国100个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名单。

“依托世界黄皮公园这个平台,我们成功策划了无核黄皮赏花季徒步活动、无核黄皮露营星空音乐节、无核黄皮文化周活动等特色节庆,吸引郁南及周边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市民群众等超10万人次前来参观游玩。”陈韵介绍,近年来,通过“以果为媒、以节兴商、以肴聚客”的方式,建城镇以“造势·花开·品果·丰收”四大板块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以提升黄皮小镇特色专业能力为落脚点,建城镇还通过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完善黄皮街。如今的黄皮街,特色亮眼的店招引人注目,黄皮形状的路灯别致可爱,还有统一色调的墙柱和整洁路面,黄皮味儿愈发浓郁,令人宛若走进一个“小香港”。

黄皮街的店招别具特色。陈玮琪 摄

黄皮街的店招别具特色。陈玮琪 摄

“街道的布置和装饰改了很多次方案,不仅要凸显黄皮街特色,还要贴合群众想法。就像这个墙柱颜色,也是听取附近居民群众的意见定下来的,大家都很喜欢,觉得很匹配黄皮街氛围,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陈韵笑道。

围绕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城镇还积极推进圩镇客厅建设,通过特色展示、建设成效、历史沿革等方面生动描述建城镇的发展,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建城镇这座古镇的蝶变。

“结合无核黄皮的精深加工,我们引进了相关企业生产黄皮凉果、黄皮饮料、黄皮辣椒酱等数百种黄皮加工品,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也为游客来建城游玩提供更多手信选择。”在建城镇圩镇客厅的农产品展示区,相关负责人一一介绍着展示柜的产品。

干园。陈玮琪 摄

干园。陈玮琪 摄

此外,结合史料史实,建城镇积极讲好“无核黄皮由来”故事,修缮完善“干园”并对无核黄皮母树进行专门管理保护,打造“母树文化”,开展无核黄皮百年母树慢直播,首次实现黄皮从生长、开花、结果到收获的全流程宣传,吸引更多人关注无核黄皮的“前世今生”。同时打造“正气哥”“和气妹”等黄皮文化IP形象,并应用至文创产品中,为郁南无核黄皮迈向百亿产业添砖加瓦。

【出品】南方+云浮频道

【统筹】雷贤辉 黄志 叶锦生

【撰文】南方+见习记者 陈玮琪 记者 王谢思齐

【通讯员】郁轩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