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迎接广州开发区建区40周年之际,黄埔区云埔街道成立商会,并举办第一届企业文化季华韵村晚云埔专场活动,集聚超百名企业家共同庆祝这一重要时刻。
40年前,广州开发区从一片荒滩蕉林中起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南粤大地,一座未来的“工业重镇”——云埔,其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自1992年云埔工业区筹建办公室成立以来,无数个敢闯敢拼、朝气蓬勃的故事在这片热土上演。如今,作为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的重要平台,黄埔区云埔街已积累下扎实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
今年1-11月的数据显示,全街42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约1575亿元,318家规上商贸业企业实现销售额超1018亿元,规上服务业268家企业实现营收约186亿元;全街272个在统固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23亿元。
起步
以“难以相信的速度”开发建设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云埔的工业底蕴,源于紧紧跟随开发区开荒劈路、韧性生长的步伐。
1990年,由于开发区项目引进的速度和规模比预期的要更快、更大,首期开发的工业用地大部分已划拨完毕。为了保持开发区工业发展的后劲、解决用地不足问题,开发区从9.6平方公里起步,迈开了向外拓展的脚步。
在此背景下,云埔工业区应运而生——1992年,广深铁路以南、广深公路以北(简称东区)面积3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入开发区,在充分利用开发区的政策、招商引资的优势之上,结合白云区、黄埔区的土地资源,共规划出16.7平方公里的云埔工业区,为开发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东区开发的序幕,从笔岗村一处100平米的村办企业旧房开始。曾任东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吴少斋谈到,办公人员中午吃着路边餐厅的快餐,办公电话、汽车是借用的,大家蹲着、趴着看摊在地上的地图,是名副其实的“地图”……早期的开发任务,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完成的。
在东区发展早期,办公条件固然朴素,招商环境却是“第一要务”。“康师傅”速食面项目作为当时管委会接触的最大项目,曾认为东区条件不够完善,还考察了增城、花都等地。与此同时,东区筹建班子抓紧修路、平整土地、供水供电,“等他们回来时看到环境不错,建设速度也很快,承诺的条件都能如实兑现,于是又回过头来找我们谈。”吴少斋说,在大伙儿的共同努力下,康师傅最终落地,成为当时最有效的引进项目之一。
1993年,东区开发实现了当年筹办、当年开发、当年引进项目、当年有项目投产,以“别人难以相信的速度”拉开了开发建设的序幕。
此后,顶益集团、百事可乐、汇侨电子、统一集团,昭和减震器等一批项目落户云埔工业区(含东区),昔日的“西伯利亚”成为投资热土,更成为广州实体经济的“主战场”。
步入21世纪初,开发区建设史上超大规模的两家外商投资企业——捷普电子、联众不锈钢先后落户云埔工业区,在云埔发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任开发区经贸局调研员、深度参与“捷普”“联众”企业筹建工作的陈仪德回忆,捷普电子落户云埔工业区,经历了冗长的招商谈判过程。“我们在选址、地价、环保、供电和完善周边环境条件作出‘重量级’承诺,方才坚定了捷普美国总部投资的信心。”他说,同样被打动的还有联众不锈钢。投资前,考察人员已在全国各地选点一年多,最终策定落户东区,成为建区以来最具规模的工业建设项目。
“建设云埔工业区,是广州市向东拓展、发掘新经济增长点的重大举措。”曾任广州开发区东区筹建办公室主任的牛玉清回忆,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云埔工业区已成为投资环境良好的新兴工业园区、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载体,大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企业在这里安家落户。
夯基
“专精特新”之路越走越宽
说起黄埔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一定绕不开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里的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八个大字,重若千钧。
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能办大事,正是云埔工业区发展壮大的最佳注脚。2019年,黄埔区云埔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在这片46.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云埔飞速成长,一跃成为年产值近两千亿的工业大街,实现“冲向云端”。
历经3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云埔街道改革创新的势头依旧强劲——
今年10月,明珞数字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全球总部项目正式入驻云埔街道,将打造成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人工智能技术中心,助力全区构建现代产业链生态体系。
向西北方向遥望,视源股份全球总部基地项目正火热动工,总投资42亿元,建成后将提升视源股份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水平,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源头性创新研发能力。
不久后,广汽本田首个专为电动车打造的专属工厂即将正式投产,将吸收本田全球30多家工厂的制造经验与智慧,结合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生产技术,打造行业前沿的电动车智造中心。
作为制造业大街,以科技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是云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五年来,云埔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逐步形成了高端装备、新型显示、新材料、汽车制造、绿色能源、生物技术、美妆大健康、集成电路、大宗商品贸易9大产业链企业,通过实施“强链”“稳链”工作,实现产业链条式发展,提高反哺本地产业链能力。
一条条链式集群背后,处处是能挑起大梁的“牛企”:捷普电子为世界30多家知名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制造等服务,2023年工业产值287亿元;慕恩生物建立了全球最大、生物多样性最高的菌种资源库,发现、保存和鉴定了超25万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菌株;全球每三台电视机中,就有一台的主板由视源股份设计,每两块教育互动屏中,就有一块来自视源股份……
今年,云埔街已集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1家、高新技术企业59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8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1家,全球独角兽3家、潜力独角兽4家,世界500强企业11家,上市企业38家。
回望云埔发展轨迹,一条“专精特新”之路正在越走越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勇立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大浪潮头。
扬帆
工业大街变身宜居宜业新城
走在云埔街的各条主干道上,不难发现聚集了各种具有特色鲜明主题园区:广州国家实验室(生物医药)、京广协同创新中心(专精特新产业园)、广州高新区氢能科技园(氢能产业园)、南方美谷(美妆大健康产业园)等。
从单个企业到产业园区,随着产业集聚程度越来越高,来到云埔工作、生活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一座生产高效、生活便捷、生态优美的宜业宜居之城日渐成型。
走进火村花厅坊古祠堂,一排排岭南特色古建筑古色古香,与四周火热建设中的高楼相得益彰。今年6月,位于花厅坊内的云埔街道国际化企业服务中心正式落成,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免费向辖内企业开放共享。
云埔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中心开放运作以来,街道组织辖内数十家企业举办产品展销会,为企业搭建高效务实的产业对接平台。如今,“书记茶话会”“主任下午茶”以及非公党建、产业串联、供需对接、政策宣讲等活动接连在服务中心举办,一揽子暖企“硬干货”辐射辖区1.5万家企业。
600余年的古村落“变身”文化地标背后,既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交融的创新举措,也是工业大街“变身”宜居宜业新城区的缩影。
“云埔街的含‘绿’量越来越高了!”捷普电子员工陈小姐感慨,公司门口新建了口袋公园,成片厂房中“长出”成片花草树木,大家休闲有了好去处。
以绿为底,云埔打造全域公园城市。开通学校、社区、企业“认种、认养、认捐”渠道,开展义务植树月活动,参与人数超6000人次,种植苗木7000余株,在全区各街镇中数量排名第一。发挥“社区居民设计师”力量,打造百片小花园。建成新东社区、隧南路和“联云+”口袋公园,面积合计8146平方米,协调推动荷村旧改、笔岗乡村绿化美化等项目,共计实现新增7座公园绿化场地,服务周边居民、企业员工约14万人。
着眼创新公园、丹水坑风景区等资源禀赋,街道加快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构建“2个城市公园、1个社区公园、N个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推动2条登山步道建设和3处绿化提升,打造“城在园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美丽街区。
今年10月,宁埔大道(开发区段)市政道路正式通车,作为黄埔与增城互联互通的主要通道,将为两区共建广州东部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街道还加快推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高中部竣工,推进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建设,破解工业大街无高中、无医院痛点,助力人才安心扎根云埔。
今年以来,云埔街道有序推进28个征拆项目,其中在穗港科技园二期酒厂地块收储项目的攻坚历程中,成功解决了困扰弘亚数控公司长达6年的企业门口断头路通行难题。目前,街道共有旧村改造项目13个,正在动工的9个项目复建区交付房屋2074套,摇珠分房1171套。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云埔街道,制造业厚实家底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高颜值活动空间“扮靓”城乡文化生态,一幅经济强、环境美、生态优、百姓乐的美好画卷,正在云埔大地上日渐清晰。
南方+记者 黄楚旋 刘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