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江门市蓬江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大会的亮点很多,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还是发展:去年刚迎来建区四十周年的蓬江,今年如何重整行装再出发?
大会现场。 南方+记者郑琦 摄
大会现场。 南方+记者郑琦 摄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过去一年,蓬江区GDP达955.25亿元,距离千亿大关仅一步之遥。这也意味着,2025年对蓬江来说,很可能是经济总量实现新突破的一年。
大会提出的目标很明确——聚焦“千亿强区、百强进位”“活力蓬江、魅力城央”“幸福家园、平安示范”,蓬江区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大抓制造业当家、服务业突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升民生温度、平安满意度,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江门高质量发展的蓬江新篇章。
中心城区要有中心城区的担当,蓬江责无旁贷。可以说,这短短的24个字,勾勒了未来一年乃至“十五五”蓬江的发展路线图。特别是冲刺千亿强区、实现百强进位,是中心城区担当作为的题中之义,蓬江区未来一年将如何完成这道“必答题”,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当下的蓬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关口。一组数据足以佐证,蓬江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在悄然变化——过去一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降至 33%。与此同时,工业投资占比提高至48%,较上年同期提高 16 个百分点。
一增一减的背后,是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更是产业新动能的切换。据统计,去年蓬江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84个,计划总投资 超224亿元,其中超 10 亿元项目 4 个;“3+2”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增长 7%,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 75%;外贸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市第一,贡献了全市近四成的贸易增量……
这就不难理解,今年的蓬江区政府工作报告为何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加快打造具有蓬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梳理报告全文,多处重要论述均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息息相关。一些契合时下新闻热点的新提法让人耳目一新,更刷新了人们对蓬江产业印象的固有认知——
在人才岛开拓运用飞行汽车等无人驾驶试点,探索全区低空经济发展路径,让未来产业扎稳根基;
在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的推动下,多项科研成果加速落地蓬江。 南方+记者 董有逸 摄
在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的推动下,多项科研成果加速落地蓬江。 南方+记者 董有逸 摄
发挥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和国家超算中心广州中心江门分中心等平台作用,支持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优化“一院+多中心”服务网络,联合企业共建超 35 个协同创新中心;
推进五指山中医药文化研学康养基地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释放银发经济发展潜力……
当“飞行汽车”“超算中心”“银发经济”这种经济热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频繁出现,一个活力蓬江、干劲蓬江的形象便变得格外立体。显而易见,蓬江要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抓手就在于开拓更多新的增长点,包括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
当然,除了让新质生产力变得更加具象化,蓬江也没有忽略传统的优势产业。毕竟,产业发展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未来产业的发展潜力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动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这个角度看,蓬江抢占低空经济、银发经济等新赛道,其用意更多在于提前布局。
就目前而言,依托科技赋能生产力,智能家电、摩托车及零配件、健康食品等传统产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仍是蓬江产业最重要的基本盘。例如,去年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实现增长 7.5%,还成功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去年,蓬江区摩托车及零配件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去年,蓬江区摩托车及零配件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总而言之,要冲刺千亿强区、实现百强进位,蓬江一方面既要充分发挥“3+2”产业集群集聚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尽可能地集聚产业发展势能;另一方面,也要搭建优质发展平台,打造两个“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为制造业当家提供足够的载体空间。
产业,产业,还是产业。可以说,这就是蓬江打造千亿强区、实现百强进位的最大底气。在新的一年重整行装再出发,一个“加速跑”的蓬江将闯出什么样的新天地?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员 董有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