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AI如何落地?三水教育界“深度求索”

作者 吴碧霞 2025-03-07 14:51

拍摄学生作文“投喂”到DeepSeek平台,即可生成对学生作文的修改建议;利用AI工具生成数字人,可以跟学生进行实时英文对话;把教学思路在DeepSeek平台提问,可快速生成逻辑合理、内容完备的教案……

人工智能正成为教育界的“新质生产力”,深刻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模式。近日,记者了解到,不少三水学校正在“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各类使用场景,旨在构建更智慧、更高效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AI助力写作课,学生现场点评。吴碧霞 摄

AI助力写作课,学生现场点评。吴碧霞 摄

AI课堂来了

“请为学生推荐一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让他们进行仿写训练。”

“推荐《安塞腰鼓》第七自然段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AI给出的结果,提炼出这段课文的仿写要点。结合学校运动会的情况,进行仿写练习。”

3月6日,在三水区科创实验学校803班,一场AI助力“学习仿写”写作课正在进行。

屏幕上,学生们现场根据DeepSeek的要点提示开始仿写创作,教师现场投影学生作品,小组成员对学生作品即时打分。一场“人机共舞”的写作尝试正在悄然进行。

这是由三水区科创实验学校发起的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立项课题内容之一。今年春季学期开始,该校探索建构“六策略”思维课堂,以AI赋能助学策略贯穿教学全过程,率先开启了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的创新之旅。

授课老师黄佳林介绍,课程聚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仿写任务,把人工智能工具贯穿到“仿写推荐-要点提炼-学生创作-修改建议”教学全过程。

记者观察到,在这样的课堂中,课堂任务按照写作逻辑层层推进,而教师角色转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们怎么结合自己的需求,给AI发出清晰明确的指令。

“传统的方式里,如果老师想评价学生作文水平,需要课后布置作业再收上来,再逐个批改。由于没有要点提示,学生往往会写得空泛,老师也不太可能逐个对作品进行点评。”

全程听取了这一创新课堂的三水区语文教研员郭俊表示,人工智能强大的整理、编辑能力,让学生获得实时反馈,明确提示指导学生进步方向,极大提升了课堂效率。这是常规课堂难以做到的。

改变也发生在教师们的教学备课中。该校807班英语教师陆嘉楠利用AI工具生成了一份9页纸的规范教学设计,详细罗列了模块内容分析、语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任务清单设计等七大内容。“要起草一份同样规范的教案初稿,以往起码需要两三天时间。使用AI工具后,初稿大概一天就完成了。”

作为三水区科创教育领域的龙头,三水区科创实验学校学校自去年启动AI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相关课题研究。今年寒假期间,学校以“七个一”项目式作业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学生们利用AI做旅游攻略、制作视频,成果在该校开学礼上得到集中呈现。

学校党支部书记蓝翠芳认为,探索AI赋能教学教研提质进阶,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才能撬动“减负”真正实现。学校正通过省级课题探索具备自身特色的“六策略”思维课堂,AI赋能助学策略是其中关键一环。从实践来看,AI工具确实能更规范和丰富教学设计,呈现出更多创新点。

三水教育界掀起学习潮

AI浪潮奔涌而至,三水教育界正在积极拥抱这一变化,把AI技术以多种方式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月5日,三水区举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培训,区属各校、各镇街教育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参与培训,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场景。

2月,佛山市教育局公布了一批“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共同体名单,三水区西南中学、西南四中和云东海学校被列入“人工智能+”应用实践创新基地校。

此外,自春季开学以来,三水区不少学校都以教育集团或校内组织等多种方式,开展各类人工智能应用的实操培训和交流。

教育+AI,能碰撞出什么火花?从应用场景看,在教师端,AI不仅可以辅助备课、教研,还能进行简单的阅评卷,甚至是开展教学评价,显著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备课效率。而在学生端,AI则通过虚拟交互与个性创造,成为启发孩子兴趣的个性化学习助手。

三水区举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培训。吴碧霞 摄

三水区举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应用场景培训。吴碧霞 摄

不过,如何帮助仍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AI,让其成为学习的帮手而非“枪手”,仍是各校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孩子要成为驾驭AI的人。”在蓝翠芳看来,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始终在课堂,通过在课堂设置层层递进的任务链,从而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建构思维链,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她认为,在未来教育场景中,教育将越来越回归全面育人的核心价值。教师的功能将以点拨、总结、答疑为主,更重要的是要跟同学建构正向情感链接,让孩子得到鼓励、感到被欣赏,从而促进孩子成长。

不久前,教育部出台意见明确,要求小学低年级段侧重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阶段侧重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中阶段侧重项目创作和前沿应用。

三水区教育发展中心信息技术装备室主任邓志华说,三水区积极鼓励各校利用现成的AI大模型探索各类教育场景应用。同时也将考虑结合人工智能开展各类科创活动,构建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AI不会取代教师,但善用AI的教师一定会更受欢迎。未来已来,每一个老师也将成为手擎火炬的引路人。

采写:南方+记者 吴碧霞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