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7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和审议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出,中山将推动小榄、古镇、三乡、黄圃、三角、坦洲、沙溪、横栏等有条件的镇街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
市人大代表、横栏镇党委书记李翔宇表示,纳入“小城市”建设范围,对于横栏来说是重大利好,也与横栏镇“12355”发展规划相契合。横栏镇将以此为契机,推动产业、交通、城乡品质等实现多维度升级,加速向“中山西现代化湾区名镇”迈进。
推动产业、交通、城乡品质多维升级
李翔宇表示,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横栏镇已经从一个传统农业镇成长为工业重镇,但如今横栏仍存在两个明显的短板,一是灯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二是城镇整体面貌仍有待提升。
将横栏镇纳入“小城市”建设范围,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对横栏打造区域发展增长极的殷切期望。横栏镇将立足“12355”发展规划,依托“一铁三高四快”立体交通网络及深中通道红利,实现从西部重镇向“小城市”的能级跃升,力争成为中山参与湾区产业分工、承接深港资源外溢的重要枢纽。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横栏迎来多重利好叠加。未来两三年,横栏将在产业、交通、城乡品质等领域推动多维度升级。围绕产业升级与集群发展,横栏将通过“补链、延链、强链”策略深化灯饰、智能家居产业链,借助“工改”政策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以全面招商带动亿元级企业落户。同时,3万亩花木基地结合“十里江堤、十里花海”等项目,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依托国家级花木产业大会促进三产协同发展。
位居中山向西辐射江门、粤西乃至广西、云南的“西大门”,特别是依托良好的政商环境、产业基础、生态环境、交通优势等,横栏镇将用好用足湾区红利,加速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强化“站产城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和市政设施,加速向“中山西现代化湾区名镇”迈进。
聚焦“新三区”建设,推动能级跃升
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新城镇,横栏具体将作何部署?
李翔宇表示,横栏镇将紧扣“12355”发展规划,聚焦“新三区”建设,推动产业能级跃升。
一是建设北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区,以照明灯饰产业集群为核心,联合小榄、古镇申报省级高新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裕祥工业园,力争2025年亿元企业突破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
二是建设西部农文旅融合区,依托3万亩花木基地,推进“十里江堤、十里花海”文旅项目,举办国家级花木产业大会,打造西江花洲公园,争创全市一三产融合示范区。
三是建设南部中山西站产业拓展区,以深江铁路枢纽为支点,承接深圳产业转移,建设西铁新城发展大厦,发展光电、半导体等未来产业,构建“深圳研发+横栏制造”协同模式。
此外,横栏还将通过基础设施升级、产业提质增效、城乡融合、改革赋能等六大突破,推动经济、民生、生态协同发展,力争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强镇。
加速中山西部一体化进程
作为中山西部重镇,横栏镇在建设“小城市”的同时,也需承担起联动乃至带动周边镇街协同发展的使命。
李翔宇表示,横栏镇将通过产业、交通、社会治理多维度联动,加速中山西部一体化进程,助力区域竞争力跃升。
共建跨镇街产业平台,强化集群协同效应。横栏将联合小榄、古镇申报省级高新区,打造照明灯饰产业集群核心区,推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依托深江铁路枢纽承接深圳光电、半导体等产业转移,构建“深圳总部+横栏制造”模式,辐射周边融入湾区产业链。
推进立体交通网络互联,提升区域服务能力。横栏将加快完善“一铁三高四快”路网,优化中山西站片区交通接驳,强化与古镇、小榄等镇街路网衔接,降低交通物流成本;延伸医联体、教育资源、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建共享。
深化矛盾联调与生态共治,凝聚区域治理合力。横栏将深入推广“枫桥式调解1+6+N”机制,推动跨镇街纠纷联合调处;联合开展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推进13条河涌清淤及岸线整治,共建“绿美西江”生态廊道。
采写:南方+记者 何伟楠 雷海泉
摄像:梁诗婷
剪辑:叶紫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