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茶山镇横江村棠坑路出现公共道路管理争议:有村民在公共区域私自设立隔离杆路障,被指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但村委会以“未占用主路、辅助规范停车”为由,明确表示暂不拆除。
据网友投诉,有村民私自在首艺造型店门口的公共道路设置路障,此类行为不仅侵占公共空间,还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尤其对老人、儿童的日常出行造成不便。
该网友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道路设置障碍。该网友还援引法律条款表示,村委会应履行监管职责,拆除路障,并加强巡查与宣传,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对此,茶山镇横江村委会回应称,事发地位于茶山镇横江村棠坑路,现场新建的隔离杆没有建设在村道上,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行,因此暂不考虑对其进行拆除。
4月22日,记者致电茶山镇横江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隔离杆确为村民自行设立,初衷是解决长期存在的车辆乱停放问题。此前车辆常停在路边压坏路基,导致单车道会车困难。隔离杆设立后,有效阻止了违规停车,且未占用主路,不影响正常通行。
工作人员坦言,村道管理面临执法权限困境:既非交警管辖范围,村委又缺乏管理权限,此类“自治性措施”实属无奈之举。
在观察人士看来,村道属于公共道路,根据相关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道路设置障碍。“群众私自设置路障,也许村委会认为这反而发挥了管理的作用,但这并非是唯一方式。加强宣传普法,加强巡逻检查,建立管理机制,这些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互动调查】
1、如何看待村民私设路障行为? 反对(涉嫌违法,破坏公共权益) 中立(反映管理困境,需疏堵结合) 赞成(短期解决停车乱象,情有可原) 2、如何评价村委会不拆除路障的决定? 反对(放任违法行为,破坏法治原则) 中立(需考量基层治理现实困难) 支持(适度自治缓解管理压力) 3、 村道管理如何兼顾畅通与规范?(可多选) 完善道路功能规划(划设停车位、禁停线) 强化普法宣传(提升村民法律意识) 建立联合管理机制(村委+执法部门协同) 其他(评论区留言) 提交
南方+记者 何建文 朱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