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英才“职通车”启程,广州海珠“人才专列”抵达清华

作者 吴雨伦 2025-04-20 20:01

4月19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火热启幕,作为继首场琶洲招聘会后的又一重磅行动,广东21个地市及省直单位携1650家企业亮相,提供6万个岗位。4月20日,借北京站东风,广州市开出18个“人才专列”暨高校毕业生“职通车”齐发京津地区各大高校,“海珠区人才专列”抵达清华大学,为大学毕业生开启“广为人知、州尔福始”成就人生梦想的“广之旅”。

“人才专列”职聚产业英才

本次活动共发动110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2240个岗位。其中,电子七所、树根互联、中大咨询、云蝶科技、浙江柔灵科技、山水比德、纱纤亿、药师帮等18家企事业单位携优质岗位现场揽才。此次现场提供优质岗位512个,其中,年薪50万到100万元的岗位120个,年薪超百万元的岗位21个。

在启动仪式上,云蝶科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代表进行现场宣讲,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战略发展与合作部主任张煜为活动致辞。“清智研究院利用AI技术赋能产业升级,通过‘大学+企业’双引擎模式,突破核心技术、培养领军人才、推动智能产业跨越式发展。”张煜说道,“我们与广州已有深入合作,欢迎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共同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落地。”

近年来,海珠区经济高速攀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仅用4年时间,从2000亿元历史性、战略性突破到3000亿元,GDP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市”。海珠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浓厚的创新氛围,提早谋篇布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领域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琶洲算法大赛正是海珠区勇立数智浪潮潮头、锐意进取的重要体现。本次活动对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进行了现场宣介,向高等院校展现大模型行业生态,吸引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学生参与赛事活动。

“人才专列”职领校企联动

活动现场,企业招聘展台前围绕着手持简历的学子。“这次活动能够照顾到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现场企业也非常热情。”来自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博士黄同学表示,“我更倾向于将研究所、大厂、实验室作为就业方向,现场也来了很多这样的科研院所和企业。”

近年来,海珠区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聚焦人工智能、游戏、互联网等产业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为人才加码,团队和人才给予最高1500万元支持。

为深化与内地重点高校学子及港澳学子的合作交流,海珠区组织开展“青春合伙人”活动,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来广州实习交流。本次活动邀请了曾经参加“青春合伙人”活动的冯同学担任主持人,冯同学现场分享了就业体验:“2024年,我作为清华学子参加了海珠区青春合伙人游学活动,现在正式入职了海珠区的龙头企业微信,非常感谢海珠提供的机会与平台。”

自2021年以来,海珠区还分别在北京、深圳、西安、香港、澳门等城市举办“琶洲名企高校行”“红棉政校企论坛”等活动,与当地知名高校合作,开展招聘及校企对接活动13场,线上专属平台累计收到12万份简历。

“人才专列”职启AI智聘

本次活动海珠区现场提供求职指导、人才测评、职业形象设计等特色服务,邀请同学们现场体验“海纳职通”求职小程序,帮助学生快速适配到合适的岗位。

海珠区创新打造“海纳职通”数智就业平台,构建岗位和求职信息匹配数据库,引入AI人工智能提供简历优化、模拟面试、简历筛选等服务,联合全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社工团队形成合力,提供强大服务支撑,实现“找工作像点外卖一样方便”。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入驻企业5.04万家,发布招聘岗位2.59万个,服务6.81万人次,促成供需对接超1.31万人次。

“人才专列”职展岭南风采

“捞乜都掂——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在文化体验区,学子们跟着老师现场体验粤语趣味教学,沉浸式领略岭南文化魅力。通过参与现场活动和投递简历,可集海珠名片章,兑换最大城央湿地——海珠国家湿地门票、海珠文创产品、咖啡奶茶和清华校园周边影院电影券。来自清华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大四学生雷同学表示:“我很喜欢岭南文化,毕业后希望去广州、深圳发展,这次活动也让我对海珠区有了更深的了解。”

海珠区拥有47公里风光旖旎的江岛江岸线,为珠江前后航道环绕,被誉为熠熠生辉的“海上明珠”,广州塔、海珠湿地国家公园、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艺术名片”十香园等地标建筑也坐落海珠。作为广州老四区之一的海珠,既保留着岭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在创建活力时尚新形象上奋力打造海珠样板。

“海纳百川,珠联璧合”,海珠区拥有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创新磁场,又有黄埔古巷承载的千年商都基因,诚邀广大优秀英才来海珠施展抱负,让创新的火花在珠江之畔璀璨绽放。

南方+记者 吴雨伦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蒙骏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