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栖医者”的十年跨界守护|韶关仁医

作者 叶志强 2025-04-17 16:09

凌晨时分的韶关,急救车刺破夜幕呼啸而来。感染科值班人员接到急诊电话,准备收治艾滋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患者血氧饱和度已跌至90%。

入院后,值班医师黄玉贤立即组织启动无创辅助通气等措施,四诊合参后选用麻黄加术散,这个源自《伤寒论》经方加减,已经帮助多例危重患者度过呼吸衰竭危机。

作为粤北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普通医师,她从2012年扎根粤北地区工作至今。这位39岁的中西医结合“双栖医者”,在肝病与艾滋病双重战场上,用经典方剂与现代医学构建起一道独特防线。

脉诊密码

搭建肝病诊疗方程式

在繁重的管床工作及细琐的随诊工作中,肝胆病领域的患者,以各类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为多见。患者或苦于反复腹胀,或苦于黄疸、腹水反复难消,或苦于终末之路的疼痛辗转。在科室同事们的一起努力下,他们以药攻疾、以言行抚心。

2022年初夏的寻常一天,一位急性肝衰竭合并重症肝炎的患者,转入粤北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患者表达了强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意愿。黄玉贤接诊后,结合最新指南,给予拟定抗病毒及支持治疗方案,并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考虑少阳郁热、腑气不通等,先后选方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等。

后来,患者黄疸峰值及转氨酶平稳下降。经过2个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转氨酶复常。随诊至今,他已重新返回工作岗位。

为精研脉法医理,2019年末黄玉贤踏上了“问道伤寒”的征程。半日临证,半日读书。在恩师孙哲的指导下,重学脉诊。后来她拜入金匮名家张书军门下,融合学习金匮要略及张锡纯杂病心法等,拓宽盘活临证思路。

古方新用

当《伤寒论》遇上艾滋病

粤北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粤北地区最大的以感染性疾病为诊疗特色的专科型综合医院,扛起了三区八县的艾滋病防控大旗。

作为医院感染科的一员,黄玉贤义无反顾,响应医院及科室的号召需求,转战投身艾滋病防控的新战地。

今年3月上旬,一位并存HIV感染、肝癌并多发转移、淋巴结结核等的患者,因无法耐受常规的化学药物治疗,从广州出院返回当地。

接诊后,黄玉贤考虑患者并存三焦郁热、脾肺两虚等虚实夹杂兼证,先后予以变通温胆汤、加减资生汤等祛邪扶正,并调整抗结核方案、护肝抗炎等治疗。目前,患者的病情趋向平稳,好转出院。

类似这样的患者,机体免疫破坏严重,机会性感染等并发症复杂且多变,家属身陷恐惧矛盾不安等诸多因素,构成了感染科爱心病区和门诊的主色调。

面对新战场,她将《伤寒论》经方智慧融入现代诊疗急救,用一颗仁心始终在至暗时刻守住生命的烛光。从感染科病房到肝科门诊、免疫缺陷门诊,黄玉贤用十年光阴诠释着“大医精诚”的当代内涵。

致敬韶关仁医专题>>>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刘玉雪 黄瑞玲

编辑 杨韬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