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已清候鸟来!汕头这片红树林已然洁净
今年7月,南方日报、南方+刊发《海漂垃圾漂进红树林》,报道了记者持续4年时间追踪记录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海漂垃圾治理的困境。
在报道刊登后,汕头当地高度重视,当即组织开展清理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海漂垃圾存量垃圾专项行动。同时,为防止海漂垃圾漂入红树林底,当地也在培隆红树林外围设置围网,有效拦截垃圾。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红树林下海漂垃圾已清理完毕,一棵红树林苗长出新芽。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红树林下海漂垃圾已清理完毕,一棵红树林苗长出新芽。
随着候鸟迁徙季到来,9月8日,记者再次来到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看到红树林下海漂垃圾已清理完毕,红树林外不远处约2公里的围网也正默默地“保护”着红树林,而红树林上空不时有珍稀鸟类飞翔。近日,有市民拍下洁净海滩与碧海蓝天和候鸟群飞的美丽景象,“非常漂亮的海滩,可以在这里偶遇珍稀的鸟类!”
38天清理完毕,红树林治理转入常态化
受沿岸洋流及风向影响,培隆沙滩及周边红树林区域常年受到跨区域海漂垃圾的困扰。当地近年来对红树林内的海漂垃圾进行了常态化清理治理行动,但海漂垃圾藏于林中,体积大、数量多,又不断有新的海漂垃圾漂入,存在清理难、易反复的特点。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红树林下海漂垃圾已清理完毕。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红树林下海漂垃圾已清理完毕。
当记者再次抵达培隆沙滩一带的红树林时,如今,这片红树林底下已再无垃圾侵扰,郁郁葱葱的绿叶下是干净整洁的土壤环境。俯身细看,还能瞧见各类生物穿梭其间,比如螃蟹、贝类和鱼类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治理和管护培隆沙滩及红树林生态环境已成为汕头澄海当地一项日常维护的举措。
莲下镇农业林业水利服务中心主任许伟雄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红树林垃圾治理工作采取“清存量、控增量”的双轨策略。在存量清理方面,组织45人的专业队伍连续奋战38天,深入红树林腹地,连最难清理的气根缠绕垃圾都已清除完毕;在增量控制方面,新建的围网系统发挥了关键拦截作用,围网将“末端清理”转为“源头拦截”,尤其解决洋流裹挟垃圾反复侵入问题。同时利用无人机提升巡查精度,确保新增垃圾及时发现。
午间,在培隆沙滩一带的红树林被木桩围网“保护”起来,有海漂垃圾再到此处时,则被围网拦在林外,巡查工作人员待退潮后贴近网边将滞留的垃圾清走。
据培隆沙滩及红树林常态化管理项目负责人陈丹锋介绍,此次所选用的围网和桩体都是经过严格检测的环保材料,确保长期浸泡不会污染水质。在设计上特别注重两点:一是生态优先,采用菱形网孔结构,保障涨落潮时水体自然流通,不影响红树林及水域生态系统;二是抗灾韧性,通过弹性连接件增强抗风浪能力。
陈丹锋称,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围网成功拦截了90%以上的海漂垃圾,特别是对浮球、塑料瓶等主要污染物形成有效物理屏障。“这种设计在此前台风‘杨柳’来袭时,经受住了实战检验。”台风过境期间围网系统保持完好,成功将绝大部分海漂垃圾阻隔在网外,台风过境后24小时内投入30名工人、1台吊车,清运海漂垃圾50吨。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群青脚鹬和白腰杓鹬在沙滩上休憩。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群青脚鹬和白腰杓鹬在沙滩上休憩。
“如今培隆这里和两个多月前比真是大变样!”近日,随着候鸟季来临,汕头当地候鸟志愿者飞哥(化名)再次来到培隆沙滩拍摄候鸟,看到眼前沙滩和红树林的整洁景象后不禁感慨。飞哥告诉记者,汕头培隆沙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每年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在此过境、越冬或度夏,这片区域曾拍摄到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黄嘴白鹭、黑脸琵鹭、小青脚鷸、遗鸥、黑嘴鸥、东方白鹳、彩鹮、白肩雕、青头潜鸭等十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众多二级保护动物,如今随着垃圾清理、红树林生态持续向好,对于观鸟者来说更加期待今秋此处万鸟齐飞的景象。
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守护海岸线从“当下清”到“长久治”
实际上,阶段性的集中清理是必要手段,但并非一劳永逸之策。如何让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长久保持干净,久久为功、常抓不懈,需要多措并举。
在培隆沙滩,记者连线到此前最早曝光培隆海滩垃圾文体的航海爱好者翟峰,对沙滩如今整洁的情景,翟峰隔着镜头惊叹,“沙滩变化这么大,可以想象当地政府下了多大的功夫去清理。”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沙滩上空不时有珍稀鸟类飞翔。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沙滩上空不时有珍稀鸟类飞翔。
记者在此次走访时,恰逢台风“塔巴”登陆广东,汕头澄海一带也迎来大潮,一夜过去,又见海漂垃圾堆在沙滩上。
为了清理台风大潮带来的新垃圾,工人陈大哥一早6时就和工友来到培隆海滩,拿着耙子将海岸垃圾聚拢,随后再用清运车将垃圾集中再运走。一个上午,就清出几车垃圾,其中不乏各色塑料浮球。
对于此处海漂垃圾反复的现象,曾到访过国内多地海岸线的翟峰建议,加大长效机制建立,可以借鉴山东威海等地通过打造海岸线提升治理能效的经验,“从‘打扫’到‘打造’,让培隆这片美丽的海滩可以长长久久干净整洁。”
针对此次汕头大力治理培隆海滩红树林海漂垃圾的案例,长期从事红树林保护研究工作的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刘毅表示赞许,首先从此次治理的结果来看,红树林下海漂垃圾并非顽疾,只要坚定信心、拿出举措,就能够还红树林以洁净。其次,当地通过拉网护林等措施,有效阻隔了海漂垃圾后续入林,避免了反复污染,这也为国内其他地方保护红树林提供了有益借鉴。最后针对养殖海漂垃圾在台风天易破损、多反复的问题,在刘毅看来群防共治始终是关键,通过加大宣导力度,尤其台风大潮天气的巡查宣导加强防固,既能保护养殖户财产,也能降低浮球断绳随波逐流的概率,从而减少红树林垃圾污染。
后续何以常态化治理?许伟雄称,除了围网工程,目前当地正在推进两项重要改进。一是建立分区负责制,安排专人对各自责任区的网前垃圾进行每日清理;二是优化装运方式,租用专业船只,实现“网前收集——船舶转运——平台装车”的流水线作业,避免海漂垃圾二次污染水域。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红树林外的滩涂上已经整整齐齐插上了上千根木桩,围网总长度在2.1公里左右,有效拦截海漂垃圾漂进红树林。
9月9日,汕头市澄海区培隆沙滩一带红树林,红树林外的滩涂上已经整整齐齐插上了上千根木桩,围网总长度在2.1公里左右,有效拦截海漂垃圾漂进红树林。
“以前台风过后垃圾遍布红树林,清理要持续数周。现在垃圾集中在网前水域,我们能在几天内完成清理。”许伟雄说。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澄海分局高级工程师吴采丹表示,为保证海洋生态守护从“当下清”走向“长久治”,一是压实属地主体责任,通过属地组织或者委托第三方的方式,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存量海漂垃圾的清理,还建立了常态化清理工作机制。二是开展净滩行动,号召全社会参与。三是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每月利用无人机航拍巡查全区重点岸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同时在极端天气加强巡查,对海漂垃圾开展针对性清理工作。四是多方申请资金开展清理,从省环保专项资金等方面落实资金保障。五是构建岸上截、流域拦、海上清的长效机制,在红树林外围设置围拦、在林里清理,确保源头得到控制。
又是一年候鸟季,红树林外又将再见万鸟齐飞,而这一次,迎接候鸟们的是一片洁净的生态环境。
采写:南方+记者 徐勉 杨琼
摄影:南方+记者 吴明 杨奇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设计:谭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