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21年,民科园被授予全国首个“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一场营商环境深化改革随之全面铺开。
如今,政策红利从一条条纸上的条款,化作了公园绿地鸟儿的啼鸣、人才公寓里的灯火、政务中心窗口的微笑、银企对接会上的咖啡香……
在民科园的改革创新热土上,百亿级金融活水浇灌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级通关平台与跨境产业集群形成共振磁场。立足于南接广州城市新老中轴线,北联空港国际枢纽的区位优势,民科园重构港产城深度融合的产业格局。
让空间载体、制度供给、人文温度形成共生共荣的有机体,以制度创新破局、以生态重构突围,民科园的实践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空间重构:港产城融合解锁产业新格局
去年,修正华彩生命健康产业基地正式动工。“民科园地处大湾区核心区域,是生产要素最频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修正药业集团副总裁叶银文介绍,集团在白云区有80余家上下游企业,项目将能充分发挥集团在中医药领域“领头雁”的作用。
白云区南接广州城市新老中轴线,北联空港国际枢纽,是广州连接全球第一站,也是广州枢纽最集中的区级行政单位。面向2035,白云区提出“国际枢纽门户”的发展定位,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民科园坐拥空港门户优势,围绕白云国际机场约10公里半径范围布局4个园区。
民科园坐拥空港门户优势,围绕白云国际机场约10公里半径范围布局4个园区。
以“港产城融合”为轴心,民科园构建“枢纽驱动—产业跃升—城市反哺”的闭环生态。
我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也看中了美丽健康产业园的集群效应,选择把华南总部落户在此。
“公司对区位和交通通达性有着很高要求。”九州通华南医药(广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红旗谈到,集团投资6亿元新建超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智慧物流中心,日吞吐量达10万件,打造行业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柔性化智慧物流中心,确保珠三角24小时送达,全国48小时覆盖。
交通便利有利于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就医药流通的便利性来说,民科园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曾红旗说。
短短数年,民科园美丽健康产业园实现了美丽蝶变。数十宗产业项目大楼拔地而起,勾勒出错落有致的天际线。以美妆、医药两大产业为主导,美丽健康产业园将打造成为集时尚美妆研产基地、联合智造检测基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研发科创基地。
专家预测,2029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4万亿元。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优质的生态资源、宜居的生活环境、空港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和贸易等优势,民科园重点锁定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建设集总部经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检验检测、市场营销、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产业生态链。
当产业与空间精准咬合,区域经济便拥有了澎湃的“循环系统”,民科园走出了一条“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的融合路径。
国家赋能:百亿级授信激发创新裂变
筑巢引凤离不开投资,钱从哪里来?2021年,园区被授予“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重大政策红利随之释放。
以此为契机,民科园探索出以市场化融资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十百千”新模式:立足全国工商联授予的“一”个金字招牌和“十”条支持措施,成功获得了由国开行牵头组建银团的百亿级授信,促进园区企业实现千亿营收。百亿级授信资金陆续用于广州民科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民科园产业载体的拓展和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实现产业园区出新出彩。
修正华彩生命健康产业基地效果图。
修正华彩生命健康产业基地效果图。
一流的环境才能吸引一流的人才。2021年,刘彬从德国回来,成为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入住了民科园首批人才公寓。“回国后,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开展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的研究。”在刘彬看来,无论是自然人文环境,还是学术交流氛围、政策优惠利好,民科园都十分有吸引力。得益于此,他的研究成果顺利发表在物理类国际顶级刊物,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2020年,白云区携手北京大学共建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以破解国产高端装备及工艺“卡脖子”难题为目标,让北京的科研成果在大湾区实现产业化。
白云区携手北京大学共建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
白云区携手北京大学共建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
“广东激光等离子体智能制造产业园预计年底竣工,未来将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项目。”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云霞介绍,研究院专注于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领域,精密抛光加工、等离子体镀膜、飞秒激光无标记影像、激光电子加速放疗、离子注入机等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广东省新兴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采取“1+1+3”模式,即1个研究院、1个人才中心,加上产业公司、基金、产业园3大平台,搭建起一条涵盖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
作为广东民营企业重大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及科技成果转化实体平台,民科园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同时拥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有效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
【记者手记】
营商环境“软实力”
浇筑民企生长“硬支撑”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如果说区位条件、发展定位、要素资源等构筑了民科园的“硬”基底,那么要吸引优质企业、留住优秀人才,还需要优质的“软”环境。
6月3日,广州车站海关正式入驻白云区新址(广州新门户)办公,标志着民科园迎来了国家级通关服务平台,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州新门户位于民科园核心区,将打造“产+文+商+旅”四维融合的国际化现代产业新城。
广州新门户位于民科园核心区,将打造“产+文+商+旅”四维融合的国际化现代产业新城。
广州新门户位于民科园核心区,是由益云集团打造的千亿总部基地和跨境新中心,约35万平方米的跨境产业总部已启动招商。“砂之船超级奥莱、温德姆国际五星级酒店以及18万平方米的海丝音乐公园也在加速推进建设,旨在打造‘产+文+商+旅’四维融合的国际化现代产业新城。”广州益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远透露。
未来,广州车站海关将与区内跨境产业集群形成紧密互动,为白云区打造开放型经济高地提供有力支撑。这是民科园全面推动营商环境深化改革的缩影。
近年来,白云举全区之力推动民科园改革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措施做法。
一是推动政务服务直达园区。市区联动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民科园分中心,设立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民科园服务站,开设专利快速预审绿色通道,提供专利保护、维权、快速预审服务,先行先试推动“带方案”出让工业用地。
市区联动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民科园分中心。
市区联动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民科园分中心。
二是推广“政企银保投”注入金融活水。由白云区财政每年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设立中小民营企业担保扶持专项资金,形成政府、企业、银行、担保、投资机构五方按比例共担的风险管理机制,充分降低中小企融资成本。累计落地企业354家、授信金额近21亿元,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约6600万元。
三是构建园区四大服务品牌。打造白云民企科创赋能中心,迭代升级中央统战部重点项目“民科园企业大学堂”,成立民营经济法治研究会、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政协委员工作室、驻园检察官办公室,深入开展赋能民企科技创新、非公经济人士培训、民企合规服务、政企亲情沟通四大服务。
这座“国字号”园区正以营商环境为笔,书写民营经济向“新”而行的湾区样本,为现代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提供“民科园方案”。
采写:南方+记者 黄楚旋
策划:龚晶 冯艳丹
统筹:谭超
报道团队:谭超 黄楚旋 李鹏程
拍摄:石建华 谭札烽
供图:白云融媒体 广州民营科技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