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与孩子相处把握好这五个维度

广东教育传媒 2025-07-06 22:19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蝉鸣盛夏,荷风送香

孩子们期盼的暑假已至

悠长假期,不仅是休憩的时光

更是增进亲子关系

开展家庭教育的黄金时期

如何让这段时光温馨而又能助力孩子成长?

我们希望与各位家长

从以下五个关键维度

共启一份育儿智慧

共同守护孩子充满无限可能的成长旅程

假期

请把适当的“安排权”还给孩子

假期,是生活的延展,而非课堂的延续,它让孩子得以喘息、感受日常之外的诗意。这段时间,学习和玩耍共同编织成长的经纬。

你不妨与孩子共绘他的假期蓝图:明确每日2-3小时的学习、阅读、锻炼时间。至于剩下的时间,请交给孩子安排,让他自由呼吸、自主探索:沉浸热爱或安静发呆,允许他卸下学校的规则,享受难得的松弛。

面对电子设备的强大引力,你可以用理解和引导代替强硬禁止:“宝贝,屏幕精彩,但窗外阳光正好,我们去发现点新乐趣好吗?”温柔带他拥抱屏幕外更广阔的鲜活世界,感受泥土的芬芳、友伴的笑语、创造的喜悦。

陪伴

真谛是用心方抵万重山

董卿曾说:“陪伴是一种力量,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是孩子成长最珍贵的养分。

然而,大多陪伴徒有其表:身体在孩子身边,心却困于手机屏幕或琐事中,回应也只是敷衍,这根本走不进孩子内心。

如何让陪伴“有心”?它远不止于时间的堆砌,而是以心换心的连接:不妨带孩子走进图书馆的书香瀚海、博物馆的时光隧道、美术馆的彩色梦境,共同感受知识脉动、历史呼吸、艺术震撼。好的陪伴,是“同在”而非“在旁”。你需要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好奇回应好奇,用热情点燃热情。

沟通

以朋友姿态走进孩子内心

假期,是亲子沟通的良机。那些随意的闲聊,如溪水滋养着亲子关系的根,让心与心悄然靠近。

每天预留30分钟,听孩子讲述冒险与梦想,也分享你的生活趣事。让谈天说地,成为家的日常韵律。若孩子心门微闭,不妨先分享一个你心底的秘密,递出信任的橄榄枝。

“孩子不愿意和我交流”——是许多家长面临的困惑。而解决之道,往往始于倾听,真正的倾听能让孩子感受到‘我的存在被尊重’。倾听时,保持温暖的眼神交流,尝试复述孩子的感受:“我听到你说……是吗?”,肯定孩子的情绪:“你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并表达你的支持:“我们一起解决”。

父母

孩子最好的家庭老师

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最重要的老师:你如何生活,孩子便如何学习。假期,正是播种习惯、点亮榜样的好时候。

挑选彼此都感兴趣的书,固定时段共读,让家沉入书页翻动的宁静。读后分享触动心弦的段落与感悟,这是知识的拓展,更是两颗心在思想地图上的奇妙交汇。

邀请孩子适度参与家务,在锅碗交响中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在归置清爽里感受付出之悦。让孩子体验“照顾自己、温暖他人”的成就,这是感恩与责任最醇厚的萌芽。

你的身影,是孩子眼中最生动的教科书:你沉浸阅读,他便看见专注的魅力;你用心生活,他便触摸到热爱的温度。

学校

孩子假期成长的“家庭合伙人”

假期是课堂到生活的转换带,却非教育的真空地带。学校,此刻应成为智慧的“家庭合伙人”。

策划假期“悦读”指南或活动清单(如自然观察、艺术体验),为亲子活动提供灵感源泉,让学习在生活场景中自然生发;

利用线上平台开辟“假期见闻角”,鼓励孩子用照片、短句等分享探索点滴。被看见的喜悦,是持续探索的动力;

设立便捷的沟通渠道(如邮件、电话),做好家庭的温暖后盾,这份“在线”的存在感,是家校共育最安心的注脚。

教育,从来就是家校共执一支笔,为孩子描绘生命的辽阔底色。

这个暑期

愿你用倾听代替说教

用陪伴代替催促

用理解化解冲突

相信当秋风吹起时

你与孩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长进

更有心灵的贴近与共同成长的喜悦!

祝你和孩子共度一个温馨、快乐的暑假!

*有什么想说的,快来给小媒君留言*

来源:成都教育发布

转载时请标明转自广东教育传媒,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投稿/合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