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格局构成挑战。
澳门管理学院院长唐继宗坦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通过《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29年)》(下称《产业规划》)为深化合作区“四新”产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1+4”产业协作产业链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对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澳琴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国家对外开放具有深远意义。
澳门管理学院院长唐继宗。
澳门管理学院院长唐继宗。
推动制度创新,助力开放实践
《产业规划》的出台,既是应对逆全球化的制度创新,又是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的重要布局。
在唐继宗看来,《产业规划》针对琴澳两地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还纳入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元素,确保产业在成长的同时,不对环境造成过度影响。在数据跨境、金融开放(QFLP、QDLP试点)等领域先行先试,为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积累经验。
“一方面,合作区以‘分线管理’模式突破传统边界限制,通过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和规则衔接,琴澳协作构建产业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试验田。另一方面,合作区通过衔接澳门‘国际窗口’与内地市场腹地,推动‘葡语国家+’经贸平台建设,助力我国企业以澳门特区为跳板拓展葡语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同时吸引国际高端资源通过澳门—横琴进入内地,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纽带作用。”唐继宗说。
促进产业协同,吸引优质资源
唐继宗进一步指出,《产业规划》为深化横琴“四新”产业与澳门“1+4”产业的协同效应提供行动指南。
“首先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升对国际投资的吸引力。”唐继宗分析称,《产业规划》通过细化优势产业、鼓励创新等方式,推动琴澳的高质量发展。清晰的产业规划让外资企业能够判断投资前景,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加上稳定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税收制度,以及产业聚集效应,都是促使外资进入的重要因素。
此外,《产业规划》有助于打造适合高端人才发展的环境,包括完善的创新生态,加上良好的生活质量、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为人才提供长期的发展机会,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落地发展。
唐继宗表示,未来合作区仍需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地效能,方能在复杂国际环境下,加快推进合作区与澳门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确立,各类要素跨境流动高效便捷,特色产业发展形成规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采写:南方+记者 黄天儒
统筹:梁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