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星”力量⑤|卢伟佳:为排水管网“疏经通脉”的“城市医生”

作者 薛屏 2025-07-01 12:35

编者按

当城市沉入梦境,他们仍在泥泞中抢修,在风雨中坚守;当数据屏闪烁预警,他们紧急调度保障排水通畅;当清泉涌入千家万户,他们的掌纹早已深深刻进管网的脉络。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正无声地托举起一座城市排水的生命线。

东莞水务集团联合南方+推出《水务“星”力量》特别专栏。我们将镜头对准管道深处、实验室灯光下、调度大屏前的水务人——他们尽管岗位不同、故事各异,但他们始终日复一日坚守职责,确保城市排水的安全与稳定,用汗水和智慧诠释水务人的炽热匠心。

2461公里,是东莞水务集团管网公司第二分公司管养的排水管网总长度。管网第二分公司运营工作部部长卢伟佳带领140名扎根一线的工作人员,共同成为守护这片排污系统健康的“医生”。

纵横蜿蜒的管网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永不停歇地将城市生活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卢伟佳说:“污水管网‘三分建,七分管’,管道输送着成分复杂的污水,所以管养工作十分重要。”

“我们像血管医生。”卢伟佳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晴天打开井盖观察水流状态,雨天巡查内涝点抽排积水;暴雨夜别人安睡时,他们守在易涝点指挥“龙吸水”排水车作业……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坚守,换来了“看得见”的水清岸绿。

卢伟佳(左一)日常检测排水管网。

卢伟佳(左一)日常检测排水管网。

“探问题”“诊报告”,守护城市污水管道

2017年,卢伟佳加入水务系统,作为一线技术员每日奔波在路上,对管道、检查井等设施“望闻问切”、随时“体检”,第一时间发现“病原”。

后来随着管网敷设面积扩大,里程增多,水务集团专门成立了管网公司,并将排水管网按区域划分为:城区、松山湖、滨海、水乡、东部和临深6大片区,运营排水管网超10000公里、泵站近300座。卢伟佳所属的松山湖片区排水管网包括6个镇街园区,服务管网长度约2461公里。

管网运营平台调度管理。

管网运营平台调度管理。

在他看来,每一条管道的通畅,都是河涌清澈的根基。为了保障排水管网的健康,卢伟佳制订了管网、井盖保养维修计划,同时对维修过的检查井进行登记、定位,并记录维修时间、人员、材质等详细信息。“实现智能管理后,系统里可以显示巡查员的巡查轨迹。”卢伟佳说,和人的身体需要体检一样,井盖也需要“体检”,“我们需要确保所有井盖一年至少检查一次。”

有时候一个污水井堵住了,可能会影响到一大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因此,除了日常巡查管网的工作之外,卢伟佳还常接到应急抢险的工作任务,“污水管网通畅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出现污水外溢问题,我们就必须与时间赛跑。”

2023年,卢伟佳所在分公司首次承接市直管雨水管网86.43公里,牵头组建分公司应急抢险组,重点应对处置汛期暴雨及管网异常情况。

卢伟佳(左二)现场调研易涝点。

卢伟佳(左二)现场调研易涝点。

有一次,消防废水意外外溢至东江饮用水源保护地的紧急抢险事件,给卢伟佳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那天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对方告知有几万立方米的消防废水正流向河涌,而河涌的下游正是东莞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卢伟佳迅速做出反应,紧急调度公司的抽水设备,立即组织人员将大量废水抽至污水管道内,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应急处置,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确保了饮用水源的安全。

如今,在多次导排及应急抢险的实战磨砺下,团队的应急导排抢险响应时限最快为半小时,对管网恢复正常运行、防止污水外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雨污分流改造,畅通城市“毛细血管”

走在家门口的河边小道,卢伟佳常常能听到远处榕树下散步的人群传来笑语,他欣喜地说:“这些曾经掩鼻逃离河岸的居民,如今在这里跳起广场舞。”有时,他也会骄傲地告诉儿子:“这地下埋着密密麻麻的污水管,爸爸的工作就是看护好它们。”

卢伟佳很庆幸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家乡变得水清岸绿。随着治污攻坚战的不断深入,东莞的污水厂、截污管网等治污设施也在不断建设完善。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设施的建设越来越精细化,对我们运维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卢伟佳摸排雨污错混接情况。

卢伟佳摸排雨污错混接情况。

每到汛期,持续强降雨往往导致雨污混流、排洪能力不足等问题,不仅浪费大量的水资源,更可能引起路面积水、雨水倒灌等安全隐患。2021年,为了有效管理截流井,溯源排查,卢伟佳接到了一项任务——配合镇街雨污分流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挤排外水。

他介绍说,雨污分流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行其“道”,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水体制。通过雨污分流改造,能够减少甚至消除汛期降雨时雨水、污水混流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

截流井整改复查。

截流井整改复查。

同时,实施雨污分流提升改造“手术”,能使生产生活污水通过专管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让雨水和污水从“同流合污”变为“各行其路”,不仅城市居住环境得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有了保障。

2021年底,他组织分公司各片区对辖区5800多座截流井开展溯源排查,建立“一井一账登记制度”,每年汛期前定期将排查结果反馈至各镇主管部门推动截流井整治工作。

经过三年,卢伟佳带领团队已累计完成截流井整治1253座,一定程度上降低汛期外水的冲击,辖区各镇污水厂BOD5平均进水浓度由2021年的91mg/L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106mg/L,达到100mg/L的考核要求。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卢伟佳及其团队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统筹:施美

图文:南方+记者 薛屏

编辑 冯文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