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潮强势崛起,传统文化得到创新表达——在许多城市和景区内,汉服租赁约拍预约火热、新中式茶饮扎堆面市、国潮文创商品大受欢迎……
而对于在“娃圈”里玩的友友们来说,攒钱给娃们买漂亮的国潮元素衣服、出门要带“痛包”展示娃、遇到好吃的就想带着娃一起拍照,已经成为很自然的事。
娃圈:以棉花娃娃或球形关节人偶(BJD)等为载体的文化圈子。
痛包:指挂满人物徽章和玩偶等周边商品的包包。
在充满国潮元素的消费热潮背后,有一群基于传统文化进行创业的年轻人,他们把传统文化、时尚潮流与自己的一技之长相结合,做出既有个性表达又坚守传承的国潮作品。
“针线手工服饰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人、“国潮娃娃”项目创始人李柏亨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奋斗的故事。
扎根广州南沙,开启文化创业
李柏亨从小在中国香港长大。2021年,他了解到广州市南沙区发布了许多利于港澳青年的创业政策,因此决定在这里开启他的创业。
来到南沙后,想到的是发展文化产业。在南沙区政府相关部门和青创中心的引荐下,他与南沙一家本地企业建立合作,结合南沙区香云纱染整非遗技艺,在香云纱(非遗)文化园一起开展文化创新,合作推出了多款“香云纱”系列的汉服娃娃。
李柏亨和创业伙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各种文化元素,采用传统针线手工技艺,利用针线、剪刀、笔、尺、纺织品等物料,创作出两三百款各具特色的国潮娃娃服饰产品,并自主研发“国潮娃娃”针线手工服饰制作DIY课程。
2023年,广州市南沙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揭晓,李柏亨成为“针线手工服饰制作技艺”项目的传承人。
李柏亨所创建的公司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线手工服饰制作技艺项目的保护单位,并获颁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该公司专注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自主创作中国娃娃“德承公主”IP头像,以不同朝代、人物、故事、场景等为主题,提供针线手工服饰制作DIY课程及娃娃服饰等产品,课程内容全面覆盖3岁儿童至成年人,推广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展现“历史衣橱”的魅力。
“深耕”国潮,传承手艺匠心
当下,服装自动化生产已是大势所趋。相较之下,针线手工生产无疑是夹缝求生,传承发展俨然面临着更大的阻碍。
幼时一家人做针线活的经历,让李柏亨不舍得让这项手工技艺失传,“因为我外婆跟妈妈以前都是工厂里面做针线手工的女工,她们偶尔会将手工艺品带回家做,所以我从小也帮她们做一些针线活”。
在积年累月的学习中,李柏亨已熟练掌握了这项“手工活”,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设计巧思。齐胸襦裙、云袖飞扬,正所谓,“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大艺裁家”设计的“国潮娃娃”毫不逊色于西方的“芭比娃娃”。
李柏亨为青少年朋友上国潮娃娃服装裁剪课
李柏亨表示,作为非遗“针线手工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他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传承好这段手工服装的“记忆”,让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国潮娃娃”在机器化生产时代更有温度。
“我们不断简化针法,创新设计就是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项非遗手艺,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李柏亨表示。
“国潮娃娃”穿上“香云纱”
同时,面对机器生产带来的冲击,李柏亨尝试采用质量好的原材料来赢得市场。他和团队用于制作服装的布料也是大有来头,那便是珠三角地区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
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植物染色工艺,香云纱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香云纱的制作工艺独特,在古时,疍家人用纯天然的薯莨汁浸泡渔网,使之变得经久耐用。慢慢地,渔网的制作工艺沿用到服装的染制,就形成了一项民间手工艺。
李柏亨的得意之作是一个头戴斗笠的渔女形象的娃娃。“南沙与香港比较类似,在20世纪都是捕鱼来维持生活。因此我们特意做了这种衣服,让孩子们也可以了解到以前南沙渔民的穿着。”这是他们团队设计“渔女娃娃”的初衷。
谈起品牌未来规划,李柏亨表示,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时常谨记肩上担负的使命与责任。“当下,很多工厂从事代工,以至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偏西化的。为此,我们更要做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式服装,在日常生活或是正式场合都可以穿上我们自己设计的服装。”
李柏亨及其团队设计的娃娃(图源:城事特搜)
“趁年轻,多来内地看一看”
“在广州南沙,我们港澳青年拥有很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说起在南沙的创业经历,李柏亨这样感慨道。
在李柏亨看来,南沙处于大湾区地理中心,优势多多,给予港澳青年更好的发展。他因为创业,扎根这片热土,在这里编织国潮娃娃梦,亲历大湾区的蓬勃发展。
李柏亨2022年接受采访时画面(图源:城事特搜)
随着利好政策持续加码,南沙势必会迎来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李柏亨也诚挚地向更多港澳青年发出邀请:“多过来内地看一下!但不仅仅是一两天,要生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发现机遇。只有在真正看过以后,就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东西,应该发展什么,有什么机会。”
在未来,李柏亨会坚持用手中的一针一线复活传统非遗文化,经由粤港澳大湾区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见证香港青年一代贡献的力量。
来源:广州青年、广州日报、湾区青年汇,部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编辑: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