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酸性的绯红到碱性的深蓝,pH试纸上的青霉菌在微观世界里攻城略地——这既是生命的扩张,也是“医生”与“艺术家”两种身份在周知远身上的交织、拉扯与共生。
7月12日至10月18日,周知远最新个展“pH值”在位于深圳宝安的摩天轮画廊展出。这位拥有20年ICU临床经验、日常与病原微生物周旋的医生,此次以微生物为创作的“画笔”,诉说他对时间、生命与存在的思索和叩问。
用微生物“作画”
青霉菌,这种学名意为“小画笔”(Penicillium)的微生物,在周知远手中真成了“画笔”——他调配特制的培养基与pH测试液,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自然晕染出渐变的色彩,再用透明树脂封存这些痕迹,将无形的生命韵律转化为可见的艺术形态。
绯红标识pH4.0的酸性环境,深蓝则指向pH8.0的碱性区域,“这些色彩不是颜料画的,是生命自己的表达。”周知远解释道,微生物生长代谢会改变其周围环境的pH值,色彩正是这种生命与环境互动的直观显现。
作品里,青霉菌在试纸上蔓延出的每一缕肌理,都是它与环境对话、博弈的痕迹。这种“对抗性生长”的状态,在周知远看来,恰似人类在外部“规训”中寻求自我定位的过程。
他作品中用作衬底的铁板与不锈钢板,正是这种思考的载体——钢铁既是医疗器械的常用材质,也象征着坚硬冰冷的制度框架。“医生、护士常被医疗体制规训为高效的‘医疗器械’,而人体的健康标准也在被现代医学所定义和规训。”
然而,作品揭示了一个富有深意的悖论:看似坚不可摧的钢铁在环境中会迅速锈蚀腐朽,而封存在透明树脂中、看似脆弱的微生物,其生命痕迹却能得以长久保存。“正如人的情绪、情感、观念,这些内在的、柔软的东西,往往比钢铁更为恒久。”周知远说。
医术救人,艺术自渡
环顾“pH值”展览,青霉菌、pH试纸、手术盘,这些在周知远本职工作中触手可及的材料,构筑起了他的艺术世界。
“我从未刻意思考过这是否是艺术。”周知远说,“我只有这份人生经历,只能根据这份人生经历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去组装自己的精神世界。后来发现,这种表达好像能跟世界沟通,能引发他人本质上的共鸣。”
对他而言,医疗器械与艺术媒介的界限已然消融,医学与艺术也并非理性与感性的绝对分野,“艺术恰恰是理性与感性碰撞的产物。当医学的边界显现,艺术便有了生长的空间——医学止步之处,正是艺术开启之时。”
展厅一角,数十块封存着青霉菌“画作”的钢板由铁链悬挂,自顶部垂落。这件名为《黑暗森林》的装置,在周知远眼中蕴含着“无数个真实的微观宇宙”。其灵感源自科幻小说《三体》。书中那句“给岁月以文明,给文明以岁月”,被他稍作改动,化为“给时间以生命,给生命以时间”,恰是他双重身份的注解:
二十年来,作为“医生”的周知远参与过五千多名重症病人的抢救,疫情来袭时也曾一次次请战前线;作为“艺术家”的周知远,他第一次公开展出的《我和我的死亡》,便是用自拍摄影直面生死。
“白天在ICU,我用医学为病人争取更多时间,是‘给生命以时间’;夜晚回到创作中,艺术让我的生活更有质量,让我感受到‘活着’,这是‘给时间以生命’。”艺术在他的生活中开辟出一条新路,有自愈、有觉醒、充满未知。
周知远从医生与艺术家身份的碰撞中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养分。如同青霉菌在pH试纸上生长出独特的印记,他的艺术天地也在持续地生长、延展。
撰文:王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