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正式进入末伏(2025年8月9日~8月18日)。此时暑热尚存且气候多湿,易损脾胃。
这段时间在饮食上应该注重祛除湿邪、顾护脾胃,当以清淡食物为主,不宜过食辛辣之品,同时也应注意清热利湿。
末伏养生,3茶饮、4药膳
荷叶减肥茶
材料:山楂6克、薏苡仁6克、橘皮3克、荷叶9克。
做法:将上述所有材料放到纱布包或药袋内,扎紧,沸水冲泡10分钟,煮开效果更佳。
功效:健脾行气,利尿祛湿。
姜栆茶
材料:生姜3克、大枣5克。
做法:将材料放到纱布包或药袋内,扎紧,沸水冲泡,闷10分钟,煮开效果更佳。
功效:如果不慎进食过多寒凉食物而导致胃部不适,可以选择姜枣茶来驱寒暖胃。
生姜山楂藤茶饮
材料:藤茶10克、生姜3片、焦山楂(去核切片)9克、糖适量。
做法:将藤茶、生姜、焦山楂放入陶罐中,倒入500毫升水文火烧开,煎煮30分钟后放入1匙饴糖,搅拌融化方可食用。1日分3次服用,温饮。
功效:清热祛暑、生津止渴、理气活血。
赤小豆薏苡仁粥
材料:赤小豆50克、薏苡仁100克、大枣25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赤小豆、薏苡仁,浸泡,大枣去核。上述材料同大米、水一并放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后,再加适量白砂糖调味即可。
功效:赤小豆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与薏苡仁共煮,是一道祛湿健脾的保健食膳。
人参茯苓生姜粥
材料:人参6克、生姜6克、茯苓6克、粳米100克。
做法:人参切片后装入碗中、隔水蒸汁。生姜切为薄片,茯苓捣碎,共同浸泡30分钟后煎药取汁。将汁水混合后,与粳米同煮至黏稠即可服食。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养胃。
翠衣绿豆汤
材料:绿豆100克、西瓜翠衣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绿豆提前浸泡2小时,煮至开花后加入翠衣继续煮10分钟,最后以冰糖调味温凉皆可饮用。
功效:清热止渴、利尿除烦。
百合银花粥
材料:鲜百合50克、金银花6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鲜百合剥瓣洗净,金银花焙干研末。先将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百合,最后撒入金银花末及适量冰糖。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末伏期间,养生遵循4宜5忌
4宜
1、宜喝温热茶
夏季饮用热茶能刺激毛细血管舒张,消暑解渴、清热凉身。茶叶中的茶碱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也能带走身体的一些热量。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
2、宜泡脚祛寒祛湿
三伏天泡脚,可疏通经络,健脾祛湿。体内的寒湿之气排出后,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泡脚水温宜在40~45℃,泡15~20分钟即可。建议在晚上9点钟左右泡脚;如果要熬夜,最好也在晚上9点钟泡泡脚,会大幅度缓解熬夜后的不适,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想要减肥,有条件的话,可以在下午3、4点的时候泡泡脚。
3、宜适度运动排汗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多吃少动,容易形成脾虚湿阻的体质,这样的体质最需要锻炼出汗。可夏天早晚天气凉爽的时候,在户外锻炼半小时。年老之人可以选择太极拳等和缓运动。
4、宜晒后背增免疫
三伏天晒背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补阳气、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不要在阳光强烈的时候晒背,应在9点以前或15点以后,每天晒15~20分钟,最好不超过30分钟,达到微微汗出即可。在晒背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5忌
1、忌猛吹空调
三伏天里,空调成了“续命神器”,伏案工作者、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人群,要当心猛吹空调对肩颈部的影响。
在高温天气下,猛吹空调特别容易使原本就很疲劳的颈椎肌肉雪上加霜,甚至“罢工抗议”。因此,三伏天不仅要防感冒中暑,也要当心颈椎病。
2、忌快速降温
三伏天酷暑难耐,切忌贪凉骤冷。从炎热的室外进入空调房,虽然会在瞬间感觉舒爽,但血管和心脏很难适应过大温差。
此外,夏季人体温度高,出汗多,很多人一回家就马上用凉水冲澡,这样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造成急性心梗。
所以,若在室外大量出汗,回到室内应先擦干再吹空调,不要对着空调直吹;洗澡前,也应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3、忌情绪波动
气温超35℃、日照超12小时、湿度高于80%等,人体就会处于易激惹状态,“情绪中暑”发生的比例就会明显上升。比如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便无比气愤、出口伤人、挥拳相向。
因此,夏季不仅要防身体中暑,还要防“情绪中暑”。
4、忌吃得油腻
烧烤煎炸、肥甘厚味之物,是湿热的“催化剂”,它们徒增脾胃负担,易生痰湿。
此外,建议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灌下冰饮或猛吃冰西瓜,记住冷饮、瓜果务必放置至接近室温(或15℃以上)再食用。
5、忌不开窗通风
很多人怕热不想开窗通风,但传统空调并不具备新风系统,不引入新鲜空气,工作时只是不断让室内空气循环流动,所以会造成空气里的氧气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让人昏昏欲睡。
建议在开2~3小时空调后,大开窗户通风换气10~15分钟(期间不用关闭空调),也可以长时间给窗户开个缝儿随时换气。■
【来源:中国中医、健康时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