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女子体内取出20厘米活虫,只因总吃一道美食

广东最生活 2025-08-06 12:43

又到午饭时间,今天大家都准备吃点什么呢?最最已经幻想着下班吃一顿烤肉犒劳一下辛苦了三天的自己了。

在吃烤肉的时侯,大家是不是习惯性卷着生菜吃?总觉得这样好吃又解腻!

不过务必注意商家给生菜有没有清洗干净哦!!!否则可能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近日,58岁的王女士因出现反复腹痛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家人劝说下,难以忍受的她去医院就诊。

“在肠镜探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条正在蠕动的长条形寄生虫。”检查医师根据形态学鉴定,确认其为一条蛔虫成虫。

随即,检查医师使用活检钳将该蛔虫完整取出。经测量,该蛔虫长达20厘米,经后续仔细检查,其体内未再发现活虫,术后给予口服药物驱虫治疗,患者腹痛症状明显缓解。

(为避免不适,对蛔虫进行了打码处理)

(为避免不适,对蛔虫进行了打码处理)

在追查感染源时,医生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王女士近期频繁食用“生菜卷烤肉”。

医生提醒,未经彻底清洗的生菜,很可能附着有肉眼难以发现的蛔虫卵。当这些菜叶未经高温处理直接入口,虫卵便有机会进入人体,在肠道内孵化成虫,引发蛔虫病。

这一消息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生菜卷烤肉会导致寄生虫感染?不少网友表示“天塌了”↓↓↓

还有这些“舌尖上的陷阱”

劝你别生吃

猪牛羊肉

为了追求鲜脆嫩滑的口感,不少人喜欢生吃猪牛羊肉。这样吃真的很危险!生肉里很可能含有旋毛虫、绦虫、囊虫、弓形虫等。

牛带绦虫可能引起肠梗阻、肠出血和肠穿孔;

猪带绦虫可能引起失明、脑水肿、颅内压力升高乃至死亡;

弓形虫对特殊人群可能造成‌胎儿畸形、流产、神经系统损伤‌或‌严重器官病变。

淡水鱼虾蟹螺

淡水鱼虾蟹螺携带肝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管圆线虫等,生吃、腌吃或醉吃都存在安全隐患。

肝吸虫可在人体中存活长达30年之久,会导致胆囊炎、胆管炎、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发胆管癌。

管圆线虫会导致视觉损伤、失明、脑膜炎,严重可致死。

深海鱼

不少人认为海鲜没有寄生虫,其实海洋动物身上也有寄生虫,比如异尖线虫。一旦感染就有可能引起恶心、腹痛、呕吐,甚至破坏消化道穿破肠壁,导致胃肠黏膜出血溃烂。

最可怕的是,目前对于异尖线虫,暂无特效药,只能靠胃镜人工钳出。

水生植物

除了肉会携带寄生虫,水生植物也可能携带。布氏姜片吸虫的传染媒介主要是水生植物的根块和茎,例如荸荠、菱角茭白、莲藕等。吃荸荠、菱角时,如用嘴直接啃,易感染。

姜片虫会把肠粘膜吸到坏死、脱落,造成肠道溃疡、腹泻或面部浮肿。还会致儿童营养不良、智力低下,严重致死。

喝酒/醋能消毒?

这些都是常见的错误做法!

如果觉得自己不慎吃到了没洗干净的剩菜或者一些没处理干净的生肉,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排除这些常见错误方法!很可能会加重风险!

盲目催吐

用手指或工具刺激咽喉催吐,易损伤食道/气管,且无法清除已进入肠道的虫卵或毒素。

喝高浓度醋/酒“杀菌”

醋和酒精无法杀灭寄生虫(如蛔虫卵耐酸),反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

服用抗生素“预防”

滥用抗生素对寄生虫无效,且破坏肠道菌群,可能掩盖真实病情。

吃大蒜、辣椒等“驱虫”

无科学证据表明可杀灭寄生虫,辛辣食物反而加重肠胃不适。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在0-2小时内(黄金干预期)

立即停食:停止摄入可疑食物,避免继续污染。

初步排毒:若意识清醒且无呕吐:喝温水(≤500ml) 稀释胃内容物。

保留样本:留存可疑食物或呕吐物,方便医院检测病原体。

2-24小时(密切观察期)

观察症状,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腹泻、便血/脓液、高热(>38.5℃)、皮肤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

可以通过补液防脱水:口服补液盐(ORS)或淡盐水(1升水+半勺盐),小口多次饮用。但要避免含糖饮料,以防加剧腹泻。

医生提醒

千万警惕生食、半生食

这一病例绝非个案。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食、半生食的饮食习惯日益普遍,寄生虫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医生特别提醒:

1. 注意饮食卫生

蔬菜瓜果一定要用流动的清水彻底清洗,最好削皮后食用。肉类、水产等务必保证完全熟透,切勿贪图一时口感而生食或半生食。

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铁律。生熟食的砧板、刀具要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阻断蛔虫卵“手口传播”的途径。

3. 定期体检

建议将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尤其是有不明原因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或体重下降等症状的人群,应尽早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肠道内的异常情况。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南方日报、新华社、广东DV民生现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转载请联系

商务合作请联系:13826064787(微信同号)、nf87373998(微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