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停车不困难!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沥院区)新建成的垂直循环式智能机械停车库,让原本只能停22辆车的空间,“变出”160个车位。
8月21日,这一集约化停车项目正式启用,以其“零投入”模式和智能化服务,成为南海医疗卫生系统破解停车难的示范项目,为缓解群众“就医停车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该立体停车库占地仅417平方米,提供了160个车位。陈雪婷 摄
该立体停车库占地仅417平方米,提供了160个车位。陈雪婷 摄
空间“魔术”:
停车位多了,存取更智能
医院空间紧张、用地成本高,是很多城区医院面临的现实难题。这一次,大沥院区选择了“向空中要空间”,在有限土地中实现停车位的倍数级扩容。
该立体停车库占地仅417平方米,共9层,通过机械系统与智能调度算法的协同运作,精准控制车位升降移动,将原本仅容纳22辆车的平面空间,高效转化为160个立体车位,实际容量提升超过7倍,实现空间利用率的突破性提升。
8月21日,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沥院区)垂直循环式智能机械停车库正式启用。陈雪婷 摄
8月21日,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沥院区)垂直循环式智能机械停车库正式启用。陈雪婷 摄
“智能便捷、安全可靠是本车库的特点。”位多多停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华华介绍,车主通过智能终端即可轻松完成存取车操作,全流程智能高效、省时省心。车库采用车牌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快速无感进出,彻底告别取卡,还卡的繁琐。若忘记车辆位置,库内屏幕提供一键寻车功能,轻松定位爱车。
同时,全方位高清监控无死角覆盖、消防系统自动报警并与安保中心联动,24小时守护车辆及人员安全。后台智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车库运行状态、车流数据及设备情况,结合定期专业维保,确保车库安全、高效、稳定运转。
该车库将有效助力缓解群众“就医停车难”。陈雪婷 摄
该车库将有效助力缓解群众“就医停车难”。陈雪婷 摄
模式创新:
医院“零投入”,患者享实惠
医院停车难,是患者就医的“第一道坎”;而医院自筹资金建设停车设施压力大,是“第二道坎”。
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林智锋介绍,大沥院区占地104亩,规划有近450个停车位。随着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日均车流量已突破2500辆次,停车资源十分紧张。
这一智能车库采用了创新的合作机制,不仅减轻建设与维保的资金压力,更有效保障了车库长期可靠、安全运行。
具体模式为:车库由专业建设商全额投资,提供“技术方案+EPC总承包+运维管理”一站式服务,并创新全资金托底机制,业主(医院方)零出资、建设零操心、运维零纠纷。业主“零投入”即可享高效停车资源与稳定运维保障。
车库收费标准。通讯员供图
车库收费标准。通讯员供图
这种合作模式在保障高效稳定运行的同时,也合理平衡投资回报与社会效益,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沥院区)立体停车库的停车收费标准较低,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真正实现“政府引导、企业担当、群众受益”的多方共赢。
从开工到建成,不到6个月,这一停车库是南海交通部门响应“为民办实事”、优化出行体验的重点工程之一。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显著扩容停车资源、优化患者就医体验,更为破解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路径,也为城市空间的智慧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本。
采写: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梁翠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