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平无奇”到“全校前十”,他被梦想中的专业录取丨榜样说

作者 张柳青;杨斐君 2025-08-21 11:07
02:53

从“平平无奇”到“全校前十”,他被梦想中的专业录取

中山大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为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高三六班的凌锐标注了人生新坐标。从“平平无奇”到“全校前十”,凌锐的故事不是天才速成神话,而是一所中学如何把“普通生”托举成“潜力股”的完整说明书。

“既要跟老师脚步,更要有自己的节奏”,这是凌锐的学习方法。面对高三海量复习内容,他独创“双轨制学习法”:在紧跟课堂主线的同时,每晚用便签列出个性化任务清单,将薄弱环节精准拆解到每日攻关计划。

谈及高三最难忘的学习场景,凌锐提到了课间的“碎片时间利用”:“下课铃一响,我会拿着错题本冲到办公室,物理老师张任新总能放下手头的事,用画图、举例等不同方式帮我理清思路。”在他看来,高效学习的关键不在于“耗时间”,而在于“精准发力”:课堂专注吸收,课后针对性补漏,让每一分钟都产生实际效益。

在凌锐的高中记忆里,老师的角色远不止“知识传授者”。“物理老师张任新,我们都叫他‘新哥’,他不仅教我们解题,更懂我们的心事。”高三冲刺期,凌锐曾因连续几次模考失利陷入焦虑,是新哥拉着他在操场边散步,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 “高原期是进步的前奏”。这种亦师亦友的关怀,让他在压力山大时总能找到情绪出口。

从初中到高中,凌锐在梅县外国语学校度过了六年时光。“初中时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老师打动,所以高中毫不犹豫地留下。” 他记得初中第一次走进校园时,就被绿树环绕的静谧环境吸引,“课间在走廊上能听到鸟叫,晚自习时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这种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沉下心来。”

“高三不拼,更待何时?”凌锐把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他想告诉他们,自己曾经历过“努力看不到回报”的迷茫期,但正是学校营造的“不放弃”氛围,让他坚持了下来。“老师常说‘积累是沉默的爆发’,现在回头看,那些默默刷题、整理错题的日子,都成了分数的基石。”

谈及选择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原因,凌锐眼中闪烁着光芒:“国家在推进雅鲁藏布江水电站这样的超级工程,我想参与其中。”而这份家国情怀的萌发,离不开学校日常的引导。“老师会在课堂上结合实事讲专业前景,让我们明白学习不仅为了个人,更能为国家做贡献。”

如今,即将踏入中山大学的凌锐,最想对母校说:“感谢这里给了我‘向上生长’的土壤,安静的环境让我专注,负责任的老师引我前行,包容的氛围助我突破。”

文字 南方+记者 张柳青

视频 南方+记者 杨斐君

通讯员 梁子莹

编辑 杨斐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