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倾泻,白雾升腾。气球在零下196摄氏度的低温中急速收缩成核桃大小,又在常温下神奇复原;浸过液氮的棉花糖,轻敲即碎,入口脆响。中山市低温研究院工程师们的科普台前,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举着手机拍照记录。
“趣味小实验就是激发兴趣的钥匙。”工程师刘具龙坦言。他表示,尽管研究院专攻更尖端的极低温领域,但这些直观的“低温魔法”能拉近公众与深奥科学的距离。“将科普实验室‘搬’到中山书展现场,让青少年及家长了解并关注我们,或许就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低温研究的种子。”
8月15日,以“书香湾区,阅见世界,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25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七届中山书展(以下简称“中山书展”)在中山博览中心主会场拉开帷幕,书展将持续至19日。
中山市低温研究院工程师们正在展示浸过液氮的棉花糖。
中山市低温研究院工程师们正在展示浸过液氮的棉花糖。
科技入展:让传统中医融入现代智慧
本次中山书展首次增设中医药健康集市,其中,中智药业的AI智慧中医诊断仪前尤为热闹,始终围着不少体验者。人们于设备前,将手轻放入模拟脉诊装置,高清摄像头便同步捕捉面部与舌苔信息。“整个过程只需两分钟,就能完成‘望闻问切’四诊检测并生成电子报告。”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台AI设备的便捷之处。
一名刚体验完的市民拿出手机查看线上初步报告,忍不住感慨:“AI说我湿气重,还真挺准!我这阵子确实总失眠、犯懒犯困。”工作人员解释,这一智能系统能辅助医生完成基础诊断,更能帮助公众提升健康认知,“它打破了传统就医的时空限制,相当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随时可及的健康管理起点”。
隔壁展台同样人气不俗,中山市博爱医院的医护团队正在为儿童提供免费涂氟服务。“我们每天都会安排不同科室的医生坐诊,从中医护理科、心理科到儿科都有覆盖。”医护人员介绍,这样的安排能让市民在逛书展的同时,就近体验到“‘家门口’的中医护理与医疗服务”。
中智药业首次参展,带来了AI智慧中医诊断仪。
中智药业首次参展,带来了AI智慧中医诊断仪。
章印寄情:从纪念信封到书香地标
在邮政服务台前,76岁的中山沙溪居民胡先生戴着老花镜,正一笔一画地在中山书展纪念信封上,誊写六位亲友的地址。“信封里其实是空的,亲友们遍布天南地北,现在年纪大了,不方便走动了,今年南国书香节这个纪念信封挺有意义的。”老人笑着解释,自己还是习惯这种最原始的邮寄方式,特意盖了中山“悦读‘百千万’”的纪念章,想让亲友收到这份情谊与思念。
76岁的中山沙溪居民胡先生正在中山书展纪念信封上,誊写6位亲友的地址。
76岁的中山沙溪居民胡先生正在中山书展纪念信封上,誊写6位亲友的地址。
这种质朴的情感表达,与年轻一代热衷的 “集章热” 在书展上悄然交汇。“这几年书展融入了更多文创元素和互动体验,市民的参与感越来越强了。”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五小学教师邓彩恩一早就带着儿子来集章,他向记者展示着那张盖满三年中山书展印记的集章纸,又指着今年新添的一枚印章说,“这是‘深圳迁鸟书吧’的章,是今年特别的收获,来自深圳。”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五小学教师邓彩恩一早就带着儿子来集章,他向记者展示着今年新添的“深圳迁鸟书吧”印章。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五小学教师邓彩恩一早就带着儿子来集章,他向记者展示着今年新添的“深圳迁鸟书吧”印章。
他提到的这枚印章,源自深圳出版集团的展位。该集团工作人员刘葳介绍,今年他们“跨桥”参展,不仅带来了深圳与中山两地的书城打卡指南,更提前预告了即将落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地标 ——“湾区之眼”。这座全球最大的实体书城,距离深中通道深圳出口仅 20 分钟车程。“希望以书籍为纽带,让这份精神共鸣进一步拉近深中两地的文化距离。” 刘葳说。
深圳出版集团“跨桥”参展,打造了特色文旅吧台,提供深中两地书城、书吧打卡指南,带书展游客“一站式”玩转深圳文化地标。
深圳出版集团“跨桥”参展,打造了特色文旅吧台,提供深中两地书城、书吧打卡指南,带书展游客“一站式”玩转深圳文化地标。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林雨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