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7时,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中心位于深圳偏南方15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5米/秒)。根据深圳市气象部门分析,“桦加沙”中心强度大于2018年台风“山竹”,12级风圈略大于“山竹”,但10级风圈远小于“山竹”,且最终距离深圳比“山竹”远20—30公里。
记者从深圳市三防指挥部获悉,经过总体研判,“桦加沙”风力影响比“山竹”小两级。当前,深圳市大鹏、盐田、南山、宝安南部沿海地区进入10级大风圈。
“桦加沙”正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维持或略有减弱,趋向江门台山到湛江沿海一带。七级风圈半径250-38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5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90公里。
此次台风被气象部门称为“年度风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以上。与2018年“山竹”相比,“桦加沙”的12级风圈大于“山竹”,但“山竹”的7级风圈半径达550公里,比“桦加沙”更大。
气象专家此前分析,致灾最关键的因素是中心强度和12级风圈的半径。若“桦加沙”在深圳100公里之内掠过,深圳可能会面临堪比甚至超越“山竹”的灾难性天气。
截至24日7时,深圳平均雨量49.3毫米,全市最大累计雨量137.9毫米,出现在大鹏新区南澳街道。最大1小时雨量为39.5毫米,同样出现在南澳街道。
各区平均雨量统计显示,福田区63.6毫米、罗湖区63.6毫米、盐田区63.4毫米、坪山区61.9毫米、大鹏新区61毫米、南山区55毫米、龙岗区53.3毫米、深汕特别合作区37.5毫米、龙华区33.9毫米、宝安区25毫米、光明区18.8毫米。
在水情方面,全市共记录到5宗无闸门控制小型水库通过开敞式溢洪道自由溢流。目前仍有4宗水库正在溢流,其他已回落至汛限水位以下。
深圳沿海正处于涨潮期,赤湾站潮位为1.70米,未超警戒潮位。风暴潮方面,深圳岸段天文潮正处于涨潮期,潮位逐步上涨,叠加风暴增水后,将出现190-330厘米的高潮位。
具体而言,深圳西部岸段300-330厘米,大鹏湾岸段270-320厘米,大亚湾岸段270-320厘米,深汕特别合作区岸段190-265厘米。相关部门提醒注意海水倒灌风险。
海浪监测数据显示,深圳近岸海域将出现4.0-6.0米的巨浪到狂浪。其中,深圳西部近岸海域1.0-2.0米,东部近岸海域3.5-6.0米,深汕特别合作区附近海域3.0-5.0米。
深圳市已于9月23日18时起在全市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23日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措施:14时起停工、停业、停市,20时起停运,22日晚已开始停课。
全市各级各部门已全面进入“临战”状态。截至24日7时,全市共疏散转移306393人,室内应急避难场所集中安置55532人。场所内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可充分保障群众安置需求。
公安部门抓实抓细社会面防控各项措施,110报警服务台在常态基础上增加接警员。9月24日0时至8时,市公安局110平台共接涉风、涉雨警情54宗。
交警部门已封闭全市城市道路(含隧道)42条以及全市所有高速公路,包括春风隧道、桂庙隧道等下沉隧道,通过采取硬隔离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
“桦加沙”正继续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趋向江门台山到湛江沿海一带。深圳市三防办表示,将继续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平稳运行。
南方+记者 崔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