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直机关作为全市工作的排头兵,既是基层单位对标看齐的榜样,更是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一线窗口。今年来,东莞出台《市直机关强作风提效率塑形象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全面部署机关作风建设三年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东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今起,南方+东莞机关党建频道推出“学思想、转作风、惠民生——东莞市直机关党员在行动”系列报道,聚焦机关作风建设的新实践、新成效,敬请关注。
近日,在东莞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小吴刚刚为一位从外地调入东莞某医院的护士李女士办结了“护士执业变更注册”业务。在审核完李女士通过网上提交的申请材料并点击“审批通过”后,小吴没有像过去那样着手整理打印申请表、身份证明、执业资格证、聘用合同等一堆纸质文件,也无需再进行繁琐的编目、装订和入库操作。
东莞市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瞬间响应,从收件即启动归档,自动将本次业务办理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电子文档、审批痕迹和元数据,打包成一个符合规范、不可篡改的电子档案信息包,即时存入数字档案室,可供市卫健局及其他授权部门、群众在线共享、调阅。
小吴欣喜地说:“太方便了!特别是像变更注册这类高频业务,以前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整理纸质档案上,现在系统自动‘收件即归档’,办结即通过后台档案管理入库。这不仅把我们窗口人员从繁琐的纸质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档案可以随时精准查调,再也不怕丢失或损坏,切实保障了护士群体的权益,也让群众和企业(医院)节省了大量等待和跑腿的时间。”
服务窗口的高效办事体验,正是东莞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大力推进电子档案管理改革带来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东莞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紧扣“数字政府”建设主线,从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切入,推动政务服务从“纸间”迈向“指尖”,让档案资源“活起来”,群众办事“快起来”。
“过去部门之间档案资源不通,群众办事往往要跑多个窗口、重复提交材料。”东莞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从源头重构流程,推动电子档案在部门、镇街之间顺畅流转、便利复用,从根本上打破信息壁垒。”
档案数据“一次采集、全程共享”,归档环节从“事后补”变为“实时办”。东莞创新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收件即归档”模式,从群众提交申请开始,系统自动归集所有电子材料,实时形成规范、可信的电子档案。截至目前,全市已采集政务服务电子档案10.55万卷,为试点部门节省档案数字化费用超千万元。
系统互联互通,市镇协同“一个平台管到底”。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档案管理平台,49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电子材料“即申即审、即调即用”。各镇街、部门在一个系统中协同作业,搭建电子档案资源“共享门户”,使信息流转不再“断档”。
从“保管型”到“服务型”,档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在便民端,“莞家档案”应用提供网上查档、掌上查档等服务,推动税务、医保、公安等民生领域电子档案“一站式”查询、利用,提升企业、群众查档便捷度。
展望“十五五”,东莞将继续深化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打通信息孤岛,拓展更多便民利企应用场景,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电子档案管理“东莞样板”,真正让档案“活”起来,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南方+记者 吴擒虎
实习生 陈垚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