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领下,肇庆德庆聚焦闲置土地资源盘活,让荒地长出广场、旧屋飘出茶香,以实在的举措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提质、公共服务升级,不仅让乡村面貌有了看得见的变化,更让群众幸福感提升,奏响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乐章。

肇庆德庆聚焦闲置土地资源盘活,让乡村面貌有了看得见的变化。
“口袋”小景暖人心,闲置土地添产业活力
“现在的响水环境宜人,村里有了荷花池广场,傍晚来这里散散步好舒服,村里也比以前更热闹!”响水村村民李叔看着池里的睡莲,笑得合不拢嘴。
这片让村民满心欢喜的荷花池广场,曾是响水村闲置多年的荒地,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浪费土地资源。
悦城镇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打造了荷花池广场,旁侧的空地也被规划成停车场,并划设了清晰的车位线。“现在停车再也不用愁了!停车场就在家门口,车辆停放整齐,秩序良好。”村民李先生泊车后深有体会。
同样在悦城镇,一间由闲置房屋改造的奶茶店,正成为洲林村委会奇槎村的新地标。

在悦城镇,一间闲置房屋改造成奶茶店,成为新地标。
村委会干部蔡丽冰手上功夫不停,点单声、柠檬、冰块碰撞杯壁的清脆声响,与村民、游客的谈笑声交织。“来杯招牌柠檬茶,少糖!”“两杯打包带走,一会儿在外面的墙绘打卡!”店里,几张小方桌旁坐满人,喝茶、闲聊,满是小村落的闲暇惬意。
“房子以前由村民堆放农具和杂物,我们想在西江沿岸打造村里的首家奶茶店,最终选择租下这里。”蔡丽冰介绍,为盘活这块农村闲置资源,村里对接肇庆市三新西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租赁合作方式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将旧屋翻新改造——涂上墙绘、加装空调、摆上桌椅。

村民们在奶茶店里喝茶、闲聊。
奶茶店由村委会干部轮值运营,开业一个多月来,营业额已超5000元,不仅让村民有了休闲好去处,而且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不少沿西江自驾游的游客,到村里喝奶茶、逛彩虹道、欣赏西江日落。
如今,村里人行彩虹道、沥青机动车道、文体广场、篮球场等配套日益完善,村民生活更加幸福。接下来,村里还计划在河滩附近10亩闲置土地上,开展红松茸菌实验种植,让闲置地再添产业活力,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民生向暖,“地尽其用”让村民幸福感跃升
官圩镇则聚焦清拆后乡村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通过科学规划与美学赋能,让每一块拆后空地都能“物尽其用”,真正惠及村民。
官圩镇民生村的桐油根村绿美公园,如今成了村民们的“心头好”。“你看公园多漂亮,有鲜花,也有特色彩绘,每天来这里锻炼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民生村村民刘婆婆说。

官圩镇民生村的桐油根村绿美公园。官圩镇 供图
为让土地“活”起来,民生村整合利用拆后空地,建设了绿美公园、生态停车场和文体广场,融合古树资源,种植簕杜鹃等绿植树。

民生文体广场和生态停车场。官圩镇供图
小广场内建设有小舞台,吸引众多村民聊天谈心、跳舞健身,建成后不仅成为民生村文娱活动主要举办地,也成为汇聚乡村活力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公园、广场就在家门口,不仅方便,还热闹!”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在官圩镇金西村,一片拆后空地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小菜园”“小花园”。村民自发在小菜园播种各类时令蔬菜种子,让喜欢的花卉自由生长。每到丰收季,村民们不仅能吃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保障“菜篮子”,更凝聚起建设美丽家园的力量。
群众参与,“变废为宝”让乡村颜值更高
“清拆不是终点,利用才是关键。”德庆马圩镇坚持“拆建并行”理念,在闲置土地盘活过程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建设者”,走出一条“资源高效利用、群众主动参与”的特色道路。
马圩镇组建“驻村干部+党员”攻坚专班,采取“无人机航拍+网格员入户”的摸底调查方式,形成“隐患清单、需求清单、文化清单”,同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收集意见,让群众参与到家乡建设中,让村民需求成为下一步工作的“指南针”。
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马圩镇的闲置土地焕发生机,群众参与度高,形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良好局面。目前,该镇已成功在闲置地上建成篮球场、农事工具房,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生活休闲的重要场所。

马圩镇将闲置地改建成篮球场,成为村民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
此外,马圩镇还实行“变废为宝”,对泥砖房拆除后的建筑废料,通过分级分拣、粉碎处理,用于村庄道路拓宽及路基、广场铺设。
石磨、旧木板、旧农具等时代物件则用于建设特色小公园,打造成乡村风情浓郁的好去处,同时减少建筑垃圾运输带来的粉尘、噪音污染,降低建设成本,资源化利用率达90%,实现了“安全隐患消除、人居环境提升、民生需求满足”的三重目标。
在德庆,一块块闲置土地的蝶变不仅让乡村“颜值”更高,更让村民日子更甜。未来,德庆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深化土地盘活利用,让更多闲置资源变成发展优势。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梁杰 黎炜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