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照吃、肥照减……这种“作弊式”减肥法,真能让人瘦10斤?

腾讯医典 2025-05-22 08:50

眼看已经五月了,各位年初立下的减肥flag进展如何?

没关系,我们都懂:瘦下来的快乐大体相似,但减肥过程中的“至暗时刻”却各不相同——

减肥和快乐,真的不可兼得吗?

最近有一种“碳水循环”减肥法,号称能让人“火锅照吃,肥照减”,连当红男明星都亲自下场打call!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靠不靠谱!

其实很简单,一共就三步:

首先,设定好“循环”的周期:比如3天或5天等等;

第二步,设定每个周期里,低碳日、高碳日和/或无碳日的天数;

最后,在相应日子里,通过调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打破身体的代谢适应,实现减脂、增肌等目的[1]。

还有这么美的事?

咱们以一个3天周期的基础方案举例:

Day1-无碳日

碳水摄入量低于30g(几乎不吃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主要摄入蛋白质、蔬菜;配合低强度运动,比如在家附近遛遛弯、做瑜伽。

Day2-低碳日

摄入少量碳水,大致为1.1g/kg(体重),搭配蛋白质和蔬菜;进行中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

Day3-高碳日

摄入较大比例的碳水,大致为2.2-2.8g/kg(体重),搭配足量蛋白质、蔬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比如长跑、深蹲、硬拉、卧推凳。

以上仅供参考,不同性别、体重、身高的人基础代谢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运动新手和“进阶玩家”,方案也不同。

看到这里,你心里是不是嘀咕——“低碳日”能理解,那“高碳日”会不会导致一顿吃回解放前?这方法能管用吗?

一般而言,人类身体适应的传统化饮食节奏为:

膳食热量的45~65%由碳水化合物提供,20~35%由脂肪提供,余下由蛋白质提供。

要知道,维稳是身体的终极追求,传统饮食模式为此提供了最有力的条件。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身边有心减重的人,纵使心急如焚,但在传统饮食模式下,身体宛若“摆烂”一般稳定——减重和减脂的进展几乎没有、难度堪比登天。

碳水循环法打破传统饮食模式,相当于改变身体所处的生存环境,在饮食上给予身体全新的刺激,“慌慌张张”地丢掉脂肪又丢掉重量,最终达成可观的效果。

它的核心机制,在于代谢调节和激素平衡:

● 低碳日或无碳日:碳水摄入少,糖原储备不足,转向脂肪供能模式,降低瘦素(抑制食欲的激素)水平,抑制脂肪储存,避免肌肉流失。

● 高碳日:碳水得以补充,血糖提高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糖原得以储存,搭配高强度运动,快速燃脂[2]。

通俗地说,这种方法就是让你做个“渣男”,把碳水当做暧昧对象,通过忽冷忽热的花招,“欺骗”身体的本能。

另外,相比传统减肥法“既要撸铁又要吃草”的煎熬,碳水循环法允许阶段性地摄入主食(碳水),所以大家情绪上不会那么抵触,也更容易坚持。

目前该方法正被一些运动员、健美人群使用,从他们身上的确能看到一些增肌、减重、提高运动表现的效果。

先说结论:当然不是!

需要强调的是,碳水循环法对于体重和体成分管理效果的针对性长期研究十分有限,它本身也有一定局限性:

1

执行复杂:每天吃什么、吃多少、如何运动,都需要精密计算。这对很多工作忙、不在家做饭、不了解营养知识的人来说,执行门槛很高。

2

个体差异大:减肥效果取决于不同人的身体情况、代谢水平、生活方式等。

3

可能伴随各种不适:比如疲惫、嗜睡、情绪不佳、入睡困难、便秘、腹胀等,并且进一步影响工作表现。

4

可能导致饮食失衡:如果没有合理定制饮食方案,过度关注碳水,可能造成其他必须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引发疾病。

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胃肠道疾病等的人群,如果想减肥,不建议尝试这个方法哦。

碳水循环法,本质上和其他减肥方法类似,就是制造“热量差”——吃的少了,消耗的多了,自然就瘦了。

但传统减重方法的效果,有众多可靠研究作背书,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

别小看减肥这件事。体重这个数字,实际上是身体进行一系列复杂代谢产生的结果。

贸然追随网络热门偏方,可能会让内分泌进一步紊乱,减重不成,还赔了健康的身心。

科学的做法是:咨询正规营养师,获得量身定制的饮食和生活管理方案,一步步实施,并耐心等待身体给出反应。

我们要追求的不仅是体重改变,还有内分泌、精神状态等综合改变——身体素质提高了,健康的体重就是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MALKOV R. The carb cycling diet: Balancing hi carb, low carb, and no carb days for healthy weight loss[M]. Hatherleigh Press, 2012.

2.WebMD:Understanding Carb Cycling: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https://www.webmd.com/diet/carb-cycling-overview.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