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人在基层丨林彩娜:实干,是最好的答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25-05-21 19:28

秦岭春风迎远客,渭水长天送医心。2024年4月2日,康复医学科林彩娜副主任技师肩负重托、满腔热枕,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富平县医院的帮扶之路。在这片热土上,她用一年的时光,播撒健康的希望,用专业和奉献书写了医者大爱的篇章。

破局,从“年轻”到“规范化”

初到富平县医院,林彩娜发现康复科成立时间较短,团队年轻且经验尚浅,加之设备有限,难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康复需求。为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她积极与科室主任及同事交流,详细了解患者收治情况,并实地调研科室设备配置和学科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帮扶期间,林彩娜每周进行2次教学查房,引入脑卒中及慢性退行性关节炎患者的标准化康复流程,推行“评估-治疗-再评估”的规范化诊疗模式。同时,她积极推广肌骨疼痛运动治疗、关节松动技术和核心稳定性训练等新技术,推动“临床-康复一体化管理”。通过早期康复介入,患者功能恢复明显提升,住院周期缩短,院内医疗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

教学查房

授人以渔,培养“带不走”的康复力量

为全面提升科室康复理论水平,林彩娜精心设计系列课程,定期组织康复专科理论培训,内容涵盖神经系统康复、肌骨系统治疗、评估技术及吞咽治疗等领域。她以临床案例为切入点,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懂实用的内容,使全科人员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提升。此外,她协助科室开展常态化业务学习机制,依托我院的资源支持,创新开展线上肌骨超声培训,帮助团队掌握康复治疗技术。这一系列“理论+实践”的培训,不仅提升了科室医护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还为科室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培训

她还通过“一对一”带教模式,对4名骨干治疗师进行了系统化培养,从基础的康复手法到先进的治疗理念,从常见疾病的康复方案制定到复杂病症的个性化治疗,每一个环节她都进行了细致的理论讲解和实操指导。这种“传帮带”的成效立竿见影,骨干治疗师们迅速成长,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更多实用的康复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复杂病例,并多次收到患者的锦旗与好评。

患者送上锦旗

零距离,基层义诊暖人心

林彩娜积极参与到富平县医院组织的基层义诊活动中,将专业的康复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每一次义诊中,她都以饱满的热情接待患者,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检查身体,详细询问病情,倾听健康诉求,并向他们科普康复知识,手把手示范家庭康复训练方法。这些公益服务,不仅让“康复医学”这个专业名词变成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保障,也让“康复”的知识和理念在黄土高原落地生根。

义诊

时光荏苒,一年的帮扶工作结束。在这一年里,林彩娜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赤诚的奉献精神,从规范诊疗流程到引入前沿技术,从培养骨干团队到优化服务模式,推动富平县医院康复科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更多患者因此重获健康与希望。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干是最好的答案。”回顾这段帮扶经历,林彩娜深有感触。她表示,青年人当投身到基层的沃土中,拔节生长,让青春在服务群众中绽放光芒。虽然为期一年的帮扶工作告一段落,但两院之间搭建的协作桥梁将长久屹立。这份跨越山海的医疗情谊,正为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守护基层群众健康注入持久动力。

RECOMMEND

来源:康复医学科、分级诊疗中心办公室

责编:黄睿、房诗婷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