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产养殖“智慧工厂”,南海渔业插上科技翅膀

作者 孙景锋 2025-05-14 11:15

探索工厂化养殖新模式,南海“中国淡水鱼之都”建设再添新动力。

记者从南海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日前,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佛山环两江先行区狮山协同区莲塘村404亩农用地集约项目,将打造现代渔业三产融合产业园(下称“现代渔业产业园”)。

现代渔业产业园将探索工厂化养殖新模式,打造成为国内更先进、更安全、更具未来感的智慧渔业工厂,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订单农业、立体农业新模式,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助力佛山打造现代智慧渔业新高地。

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探索工厂化养殖新模式

激发现代渔业“新质生产力”

作为南海水产龙头企业,现代渔业产业园是何氏水产探索工厂化养殖、推动水产养殖高技术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何氏水产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化养殖一直是企业的发展初心,通过工厂化养殖可以引入无抗养殖、绿色养殖技术,打造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基地,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水产品,发力高端市场,更好地满足大客户的订单需求,有效支撑产业链延链补链。

区别于传统土塘养殖基地,现代渔业产业园以“新质生产力”和“健康渔产业”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引领水产养殖行业的“智慧工厂”。依托何氏水产全产业链优势,以生态养殖为特色、生态建设为基础、信息技术为平台,形成生产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佛山现代智慧渔业新高地,从产业升级、科技赋能、品牌塑造等多个维度,为南海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南海水产龙头企业,何氏水产拥有全产业链优势。

作为南海水产龙头企业,何氏水产拥有全产业链优势。

在产业融合层面,产业园将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发展体系,通过整合生态养殖、种苗繁育等第一产业基础,延伸精深加工等第二产业链条,拓展销售交易、科研展示等第三产业空间,打破传统农业单一经营模式。依托 “双轴驱动” 带来的技术与物流优势,产业园将实现各产业环节的高效协同,推动农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科技赋能是产业园推动高水平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产业园依托科创驱动轴,将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搭建智慧渔业平台,从养殖环境智能监测到产品溯源系统应用,从自动化生产设备到大数据分析决策,科技创新贯穿生产全流程,加速南海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在品牌塑造方面,产业园以生态养殖为特色,结合广府文化内涵,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特色品牌。通过将渔业生产与文化体验、旅游观光相结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市场辨识度。

通过一系列举措,现代渔业产业园将打造成为国内更先进、更安全、更具未来感的智慧渔业养殖工厂,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养殖、订单农业、立体农业新模式,为农业播上科技翅膀,实现现代农业高值化、高端化、品牌化。

传统水产养殖插上科技翅膀

夯实“中国淡水鱼之都”产业根基

何氏水产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建设,是南海高水平农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2024年,南海区委、区政府首次把高水平农业纳入“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将农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提出要大力探索高标准、高效率、高附加值的城乡融合的全国高水平农业示范区,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淡水鱼养殖作为南海传统优势产业,是发展高水平农业的重要支撑。早在2022年,南海就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不断推动淡水鱼产业转型升级、高效发展。

通过三年国家园建设,截至2024年底,南海累计推动了33个重点项目立项建设,成功建成淡水鱼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南海数智渔业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示范改造提升3909亩连片鱼塘。

水产养殖是南海农业的产业优势产业。梁平 摄

水产养殖是南海农业的产业优势产业。梁平 摄

南海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渔业,共培育5家水产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建有8个高质量水产绿色养殖示范基地;建成标准化养殖基地超20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培育集聚了12家市级以上淡水鱼龙头企业,鲈鱼、鳜鱼等高附加值优势主导品种养殖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南海鲈鱼、鳜鱼等高附加值优势主导品种养殖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梁平 摄

南海鲈鱼、鳜鱼等高附加值优势主导品种养殖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梁平 摄

在国家园建设过程中,南海立足地方发展基础和实际,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科技创新,聚焦“种业+水产”,通过发布县域“种业+”规划,加快建设南海区水产研究中心,与院士共建南海区优质鱼类育种及健康养殖研究院。园区还联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等开展战略合作,建设淡水鱼产业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不断完善种业科研体系。

通过一系列举措,南海淡水鱼养殖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为“南海鱼”游向全国、游向世界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南海不断推动淡水鱼产业转型升级。梁平 摄

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南海不断推动淡水鱼产业转型升级。梁平 摄

今年以来,南海水产养殖不断传出好消息。今年初,佛山市吉裕润达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请省级良种场(省级大口黑鲈良种场),成为南海区第二家省级良种场,为种苗企业注入了强大的种业创新动力,也为南海的水产种苗业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

近期,佛山市合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大峰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南海水产养殖企业成功获批广州海关颁布的出境特定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册登记证书,从而实现南海鲜活水产品出口“零的突破”,为“南海鱼”游向世界各地人民的餐桌打开了窗口。

当前,南海正大力打造“中国淡水鱼之都”,现代渔业三产融合产业园的建设是南海水产养殖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为传统水产养殖业插上科技翅膀,整体产业链条,发挥从育种、养殖、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优势,将进一步助力打造佛山现代智慧渔业新高地,为环两江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通讯员 南农宣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