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我要在能爱的时候,尽情去爱你!”

深圳共青团 2025-05-11 11:54

“每次打卡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

在社交平台上,邹杨每十天为儿子打一次卡,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和心路。

满满10个月大时,被确诊为神经纤维瘤病,有医生说他可能活不过3岁。如今,满满11岁,在读小学。邹杨不断更新的“十日记”,有心酸,有温暖,也有思考,见证了在母爱的浇灌下,孩子怎样顽强而阳光地长大。一起来看邹杨和满满的故事⬇️

01

带着问题,先活着

‍‍‍‍

“十日记”——‍

满满9岁零223天: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输,但仍然会去做,并且无论如何坚持到底。有人说这是愚蠢,也有人说这是固执,但也有人管它叫勇敢。

神经纤维瘤病(NF),医学界俗称“切不完的肿瘤”,这种罕见病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五。

满满的面部有咖啡斑,右眼看不见,口腔上颚2/3都是肿瘤,牙齿长不出来,右脸明显比左脸大,这影响到了他的咀嚼和发音。

邹杨说,满满还有好多个bug(问题)。患有神经纤维瘤病的孩子,身上长满肿瘤,多系统受损,伴随着失明、失聪、瘫痪等。“这个病就是这样,遇到的每一个新问题,其实都没啥好办法。”

医院是母子俩常去的地方,有时候他们每周都会出现在医院,以至于满满想到妈妈时,就会想到消毒水的味道。

这样的生活,邹杨曾无法想象,而现在,面对这些问题,她的内心平静又强大,“那就带着现有的问题,先活着吧。”

满满很小时,不知道自己的脸跟别人不一样。渐渐地,有小朋友拒绝和他玩耍,说他“长得像鬼”。于是,邹杨把满满带到镜子前,告诉他:“你的脸确实不一样。你觉得自己长得好看,这是你的认知,但是别人说你长得丑,是他的认知。”

邹杨就这样把自信与阳光,坚定地传递给满满。如今,面对陌生人的注视时,满满会仰起头对邹杨说:“这个人一定在想,从来没见过这么帅的小朋友!”

在满满看来,他属于“天选之子”,想象着“肿瘤作为我的共生体,给我点超能力就好了!”

02

生命的里程碑:活过3岁

“十日记”——

满满2岁零279天:宝贝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好也罢,坏也罢,不虚度,不辜负,不留遗憾,这是我最想为你做的。

2014年10月12日,满满出生。从那天起,邹杨每十天就在社交平台更新满满来到这个世界的天数,记录儿子的成长。“这些都是我对满满的嘱咐,等他长大了,就能看到妈妈留给他的小锦囊。”

然而,初为人母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邹杨发现满满身上陆续出现大大小小的斑块,右边的脸明显地鼓了起来,右眼开始突出。十个月时,满满被确诊为神经纤维瘤病。

“满满确诊后,我整夜睡不着觉”,邹杨忐忑、恐惧,害怕那个三年的生命魔咒,怕满满来不及看人间的精彩,更怕自己会留遗憾。

一天晚上,年幼的满满奶声奶气地对邹杨说:“我不想死”。黑暗中,邹杨泪如雨下,她告诉儿子:“我们尽量不让这一天发生。”邹杨知道,她不能失去满满。

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每次复查,见到医生后,邹杨问的都是同一句话:我家孩子有生命危险吗?医生说出“没有”两个字,她都能高兴好多天。

邹杨黯淡的世界在满满三岁生日那天,一片豁亮。迈过了三岁这个坎,邹杨坚信,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满满可以像正常小朋友一样,活泼地成长,去上学”。

而想让满满顺利上学,邹杨能想到的只有陪读。她考取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成为了一位幼儿园老师,和满满一起入园。

满满读小学时,邹杨又考取了小学教师资格证。每天早上,她和满满一起出门上学,母子俩走一路,聊一路。满满上课时,她就坐在教室最后,静静地看。这种平凡的生活,他们很满足。

小学陪完了,初中还要陪读吗?邹杨的回答很坚定:是啊!“我要在能爱的时候尽情去爱他,我很幸福能爱他。”

03

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渴望

‍‍‍‍‍‍‍‍‍‍‍

“十日记”——

满满8岁零208天:也许真到了绝境,你就会发现我们真正要学会的本就不是如何上岸,而是怎样在海上度过这一生。

从满满出生到现在,邹杨总感觉后面有个鞭子追着自己,有时晚上会被噩梦惊醒,浑身都是汗。到了早上,她一定会给自己化个妆。“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很糟糕,我是一个很狼狈的loser(失败者),但是当我照镜子时又觉得还不错。”

邹杨从不觉得成为妈妈后失去了自我。“20岁、24岁的那个邹杨,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了满满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了新的领域。”

2019年,神经纤维瘤病群体组织“泡泡家园”成立,邹杨成了其中的一名志愿者。除了陪读,她把时间都用来忙泡泡家园的事情,宣传、义诊、线下交流,还带着患者资料四处找专家咨询病情。

她坚信,这个工作真的可以帮到别人。“10年前,我在国内找不到几个与这个疾病相关的门诊。现在通过各方支持,国内神经纤维瘤病的多学科门诊都58家了,这个数字是很庞大的。”

2020年,针对NF1丛状肿瘤的靶向药物在美国上市;2023年9月,这款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同期神经纤维瘤病进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2024年1月,该药物正式进入医保目录……满满、邹杨、泡泡家园,还有很多人,都在坚持着,期盼奇迹的发生。

有一天,邹杨问满满:“如果有一天,你掉在海上了,一望无际,但是你有一艘小船,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满满说:“我会叉鱼吃。”

“如果很久都没有等到来救你的人,怎么办?”

“我会一直叉鱼吃。”

“是的孩子,当你找不到小岛的时候,一定不能跳海、不能放弃。”

一直以来,邹杨的母爱像是一把大伞,为满满遮风挡雨,让他看到这世界的美好。邹杨更想让满满明白,人生的道路要学会自己走,在与命运的对弈中,始终保持微笑。“当你可以和不确定性安然共处时,无限的可能性就在生命中展开了。永远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渴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