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廖志略:用劳模精神点亮化橘红产业振兴路

南方新闻网 2025-04-30 14:45

化橘红,有化痰止咳、理气消炎等作用。据《化州志》记载,化州橘红,治痰如神,每片真者值一金。

4月28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东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廖志略生长于“中国化橘红之乡”茂名化州,得益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富含矿物质的土壤,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化橘红。“五岁时,外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教会我种植和炮制加工化橘红的技艺,更让我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廖志略告诉记者,正是这份童年烙印,让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返乡,成为一名深耕土地的新农人。

廖志略与外公。受访者供图

坚守初心

为化橘红产业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从高中起,我就决心把化橘红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2015年,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毕业的廖志略,带着他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回到化州。

回乡的廖志略发现,家乡的化橘红种植虽有一定规模,但面临销售渠道狭窄、技术落后、果农收入不稳定等诸多困境,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年都选择离开家乡去城里务工。长久下去,不仅化橘红会无人问津,传统的炮制工艺亦有失传风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要为改变这一现状做点什么。

廖志略介绍化橘红。受访者供图

2017年,廖志略以传承之名成立了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踏上“带农致富”的创业路。

为了提高化橘红的产量和品质,廖志略跟着外公和老果农系统学习种苗嫁接培育、果树种植管理、炮制技艺等,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品种,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化橘红的“七爪”要大小平均,以往去皮工序靠人工制作起来费时费力。廖志略就和朋友合作研发了七爪开皮机,用现代化技术赋能传统工艺,不到一秒实现果皮均分七瓣。

果农销果难,就拓展销售渠道。为了增强果农对市场的信心,廖志略与果农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尽可能地采购他们无法卖出的果实,为此他甚至不惜负债累累。为了让化橘红被更多人知晓,他又到全国各地跑展销会推介,近年来更是瞄准短视频创作赛道,通过媒体宣传和推广化橘红文化,带领果农以“新农人”的形象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传统制作工艺。

在不断的摸爬滚打中,廖志略渐渐探索出“合作社+公司+基地+产业协会+村委会+农户”六位一体多元合作模式,以创新联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食药同源

深耕化橘红非遗技艺传承

化橘红产业发展的背后,是代代果农的薪火相传,非遗技艺的独具匠心。“在农村,非遗项目还是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去创新、去研发,才能把当地的农业文化传承出去。”近年来,廖志略紧抓短视频传播的新趋势,创新“非遗工坊+短视频”模式,创作非遗技艺短视频,在网络上大力推广化橘红中药文化,播放量超5亿次。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化橘红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2024年,廖志略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三农”微短剧,开创“农业IP+短剧经济”新模式。参与拍摄的微短剧《化州化橘红 天下第一红》以“穿越剧情+非遗技艺”的创新形式,让年青一代感受到化橘红的文化魅力。十年间,他还走访了化州16个乡镇200多个村庄及多地文博机构,收集和整理了化橘红相关资料,推动建成首个化橘红博览馆。

廖志略拍摄短视频推广化橘红。受访者供图

如今,化橘红文化不断“出圈”,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化橘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被国家卫健委和地方卫健委列入组方用药,去年,化橘红更是被纳入国家食药同源目录。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也从2022年的72亿元,到2023年突破102亿元,再到2024年的112亿元,成为化州当地的富民大产业。“在国家乡村振兴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政策的指引和激励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返回家乡,加入到建设家乡的行列中来。”廖志略说。

今年,这位“90后”新农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他说:“未来,我将继续坚守匠心、扎根乡村,在化橘红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把家乡的化橘红传承好、推广好,一同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廖志略坚信化橘红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从业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果农们的信任与支持,“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能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邓佩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