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如何保障环境质量?10月2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全运年看广州系列发布会——广州赛区城市综合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市管)、市执委会综合保障部常务副部长郑则文介绍了相关情况。
近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先后5次组织专题分析,调度全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全局开展5次环境应急监测、空气质量保障等专项演练,全力推动绿色低碳美丽全运相关工作。
在空气环境质量提升上,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成立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专家委员会,精准实施污染总量减排;创新协商减排机制,推动200多家企业制定减排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物基础排放水平。结合U16女子足球赛等赛事保障经验和奥体中心周边车流量专项评估,组织空气质量保障推演。
今年1—9月,全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91.9%,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10月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提升至92.3%,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17.8微克/立方米,各场馆周边区域PM2.5浓度均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水环境改善方面,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涉水项目场馆和运动员驻地周边水体开展污染源排查溯源,对水质不够稳定的水体调配微型水站,开展加密监测,动态把握实时水质情况。
今年1—9月,20个国考、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优良;10月以来,李溪坝国考断面水质为Ⅱ类,全运会34个省控水体全部达标,激流回旋赛场、国际划船中心等2个涉水项目场馆水质稳定在Ⅱ至Ⅲ类,符合水质保障要求。
噪声污染治理方面,广州制定全运会声环境质量保障“1+5”方案,1个总体方案和5个对声环境要求较高赛事场馆的专项保障方案。围绕比赛场馆、接待酒店声环境状况,排查周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4类声源情况,梳理源清单并有效管控。今年1—9月,全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为89.7%,10月以来,提升至95.9%。
此外,全国首个零碳改造建筑、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将投入赛事,50多万市民参与“我为全运降点碳”等系列行动,福建龙岩、贵州毕节跨省捐赠碳汇助力广州赛区赛事碳中和。同时汇聚环境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控多维度实时数据的生态环境保障指挥平台,已与广州赛区MOC运行保障指挥系统对接,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有了新的跃升。
南方+记者 郑慧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