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首批3家企业是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它们分别来自武汉、西安和广州,均为未盈利公司。截至发稿,三只个股均翻倍大涨,投资者信心提振。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上市仪式上表示,这标志着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市场人士也在感叹,资本市场重新进入到一个投融资良性循环互动的新阶段。
什么是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为什么其正式“迎新”意义重大?释放什么信号?今天的《财知道》把来龙去脉展开聊聊。
科创成长层是如何诞生的?
科创成长层是科创板的一个专门的层次,谈成长层,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创板。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9年7月22日正式设立的板块,专门服务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试验田”,科创板率先开启了注册制发行上市的先河,还专为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打造了“第五套标准”,这打破了A股要求盈利企业上市的门槛,向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看齐。
正因如此,科创板也成为咱们中国科技明星企业的摇篮。像大众熟知的“半导体第一股”——中芯国际、“人工智能芯片第一股”——寒武纪等都是科创板公司。
然而,任何创新改革都无法一蹴而就。在2022年至2023年A股投资端信心不足时期,沪指最低跌破2900点,未盈利企业的高风险属性被格外关注,并引发大众对于“投资端承接不足”,“融资端却在加速扩容”的质疑。
2023年8月,为了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进入实质性暂停状态,这意味着作为未盈利企业上市的通道又关闭了。
后来的故事,股民朋友都记忆犹新:2024年9月24日,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联合推出一揽子金融刺激政策,拉开了A股本轮“牛市”行情的序幕。
随着投资端信心的恢复和提振,融资端的重新开闸也被提上议程。
2025年6月18日,证监会宣布继续充分发挥上交所科创板“试验田”作用,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关键的“1”,就是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由此诞生。
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
科创成长层不是独立的,而是在科创板体系内,为未盈利科技型企业设立的专门层次。它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且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企业。说白了,就是还没盈利、但有较高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用“三个有利于”解答为何设立成长层——有利于进一步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更可控的“试验空间”,可以试点一些更具包容性的政策举措;有利于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集中管理,便于投资者更好识别风险,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体现了监管制度的包容性,是在支持创新和维护稳定之间谋求平衡的解决办法。
如果把科创板比喻成一家超市,所有的个股都是一件件商品,那科创成长层就是一个独立的品类,有不同的“进货流程”、独立的“销售货架”,还要贴上明显的“标签”,方便顾客识别。
从外表看,科创成长层的股票简称要统一设置特殊标识“U”,这是英文“unprofitable”的缩写,代表未盈利的风险标志。
从内部看,科创板对科创成长层的管理有明显差异,包括对公司的风险披露要求更高,投资者准入门槛也更高,除了满足科创板50万元资金、2年以上投资经验的基础条件,还要通过证券公司的“未盈利企业风险专项测评”并签署专项揭示书。目前有超500万名投资者通过这项测评并完成签署。
7月13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正式启动,上交所发布了一系列配套业务规则,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32家尚未盈利的公司,在当天就纳入科创成长层。
释放了什么重要信号?
一边是存量公司平移工作,另一边是新增公司的发行工作同步进行。
10月28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公司成为首批“新成员”。成长层的公司数量增加到35家。而这背后,是第五套标准的重新启用,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大门又重新打开。
三家公司中,禾元生物和必贝特均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其中,禾元生物成为2023年6月以来,以第五套标准上市过会的首家企业。
这两家均为创新药企业。禾元生物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OsrHSA,HY1001商品名:奥福民)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可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的治疗。必贝特,研发管线中已有一款1类创新药产品BEBT-908获批上市,BEBT-209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BEBT-109已获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5个产品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两家公司将加速从1到100的跨越,也是从未盈利到盈利的跨越。
而这样的“后备军团”还在进一步壮大,第五套标准重启后,有8家未盈利获得受理,其中包括角逐“国产GPU第一股”的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多家公司已经过会。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礼看来,科创成长层正式“迎新”,意味着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提速,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资本市场本身,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一方面,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投资标的更丰富,能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分享科技创新红利。
科创板成长层的这一步,是我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处缩影。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自立自强目标优先级提升,可以预见,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力度,会越来越强。
南方+记者 张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